团团圆圆
日子在忙碌中过得飞快,陶近溪和潇恒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每日一起打猎,潇恒教书授课,陶近溪翻看医书。
他们精心伺候两亩地的粮食,打理着院中的蔬菜瓜果。
三年时间一晃而过。
黄圆圆和黑圆圆已经长成了大狗狗,两只勇猛的狗是打猎和看家护院的好帮手,现在夥食越来越好了,每日都有骨头吃。
团团在两个爹爹的宠爱下长到六岁啦,五官长开了些,愈发显得精致秀气。逢年过节还是喜欢穿新衣裳,总是欢喜地展开笑颜,对着人亲昵地撒娇。
秦江一家在镇上的杂货铺子开得稳稳当当,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每次从府城进货回来都是先给团团挑一匹上好的料子做新衣。
“团团在不?”彩儿在门口喊人,十三岁的小姑娘穿着一身鹅黄色长裙和夹袄,眉目清秀笑容得体,陶近溪邀人进门,“今日休息了?快和哑叔进来坐坐。”
彩儿在秦江和女儿秦月走的近,两人年纪相仿,后面秦江铺子忙不过来便招了彩儿去做夥计,月银一个月一两银子。
哑叔笑眯眯的接过陶近溪递过来的茶水,入口便知是好茶。
陶近溪解释,“还是彦小子给师兄拿的什么龙井茶,喝着是不错。”
张彦如今还在酒楼当账房先生,月银涨到了三两银子,他还负责训练新人,是个厉害的。他也懂得感恩,经常回村看望父母和潇陶一家。
张婶和张老汉都不知道受获了多少村民的艳羡。
“这是陶姨让给团团捎带的布匹。”彩儿把一匹上好的绯色绸缎递过来,陶近溪摸着光滑细腻的料子,心想又得找蔡寡妇做新衣裳了。
“团团练拳要新衣裳丶读书写字要新衣裳丶想让这孩子做点儿什么就得用新衣裳鼓励。”陶近溪满眼宠溺。
哑叔和彩儿不禁失笑,陶近溪问了彩儿上工可还习惯,寒暄一番才送走人。
潇恒正在书房指导完陈风,这孩子是唯一一个考上童生的,马上要参加科举考试了,潇恒每日都要单独指导他。
蔡寡妇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兄妹都是有出息的,陈燕在镇上当丫鬟给她挣银子,她都让孩子自己存着了。
蔡寡妇自己绣活好,靠着技能养家没问题,如今自己儿子要科考了,日日煮鸡蛋吃肉,邻居又气又酸。
“吃这么好,看你能考个秀才回来不!”
“考个童生都是运气好罢了,这山沟沟还能出秀才,呸!”
蔡寡妇这几年已经不跟人对骂了,但是听到邻居这样说自己儿子很是生气,想上去理论一番,恰巧儿子回来了,“娘,回家吧,不跟他们一般见识。”
陈风说完把手里的汤婆子放在蔡寡妇手中,这汤婆子还是陈燕给买的,她娘老舍不得用,陈风每回都灌了水主动递给蔡寡妇。
蔡寡妇看着内敛沈稳的儿子内心十分自豪,赶紧回家给孩子煮饭。
她可是听潇恒说了,春闱考试得三天,吃住都要在一间小隔间里面,为了防止作弊,只能穿着单衣,身体若是不好撑不到考试结束就病倒了。
为此,蔡寡妇和潇恒商议让陈风白日里跟着他打拳强身健体,午后再温书,有不懂的地方再跟潇恒请教。
“娘,潇哥哥说春闱他会陪着我去。”陈风说完递出去安抚的眼神。
蔡寡妇一时哽咽,还好遇到了潇恒和陶近溪这般好的人,若不是,她大字不识一个去府城怕是多有耽误。
“陶小子怕是会跟着一起呢?”
“嗯,陶哥哥也去,还带着团团和陈小山。”
蔡寡妇听说去府城考试的途中还会遇到匪徒,陶近溪和陈小山都是会拳脚功夫的,带着没错。
过年的时候,陶近溪把师父和姑母一家都接到了桃花村,院子里客房多,都能睡得下。
年夜饭几人围着桌子闲聊,“恒儿,陈风考试你们都陪着去?”
潇恒点点头,多一个人路上有照应。
姜老头笑眯眯说:“团团六岁了跟着去长长见识也挺好。”
团团正在啃鸡腿,嘴上油乎乎的,他眨巴着水灵灵的大眼睛,“去府城我要穿新衣裳。”
众人皆笑,陶婉点点他的额头,“身上就是新衣裳,还要呢。”
团团傻乎乎笑着,陶近溪商量他们都走了,院子里没人,家里还有牲畜和狗狗呢。
姜老头坐在躺椅上舒服的抽着水烟,躺椅是潇恒高价从镇上买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