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
南边一个平静的小镇上,清晨的太阳洋洋洒洒的落在石桥上。
一个穿着布裙的少女正拎着菜篮熟稔的走到了猪肉摊前。
只见她脸若白玉盘,笑起来的酒窝当真是甜腻。
一看到她,买猪肉的摊贩便笑了。
“小瓶姑娘又来买肉啦!”
小瓶插着腰,手里的荷包叮当作响,她咧嘴一笑,酒窝愈发深邃。
“给我来一斤后腿肉,再来根腿骨,今天要给我家姐姐炖大骨头汤喝!”
“好嘞!”
面对这个老主顾,摊贩也大气的很,干净利落的切了一块最好的后腿肉,又将骨头三下做两下剁成了几大块后便抽出了一个绳子,将猪肉与大棒骨头利索的绑起来后,递给了小瓶。
“二十五文!您拿好勒!”
小瓶伸手接过来后放进了自己篮子里,又拿着荷包仔细的点了二十五文之后,放到了摊板上。
“二十五文,您数数对不对。”
“不用数啦,您都在我这儿买了两年多的肉了勒!”
猪肉摊贩笑的豪爽,小瓶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寒暄了几句后变拎着篮子步履轻快的往桥上走。
在这南方的水乡小镇上,飞檐弄瓦,一墙粉黛,青苔石板路上,她转身进了一个小巷。
一路上,几个孩童互相追逐嬉戏着,小瓶见到了,故意插着腰虎着脸说道。
“都这个时辰了,还不去学堂吗,竟还在这里玩,等下我便回去告诉张婶她们!”
一时间,几个小孩撒欢便跑了个没影。
“才不怕呢!今天学堂休沐!”
看到一个小娃娃还不忘得意的朝自己说道,小瓶忍俊不禁,便又提着篮子往巷子里走。
走到一个干净整洁的四方院子前,她径直推开门,便看到正坐在井边洗衣服的劳嬷嬷。
她如今在这呆了几年,还胖了一些。
看到小瓶回来,她脸上也不似当初的严肃,反而松弛了许多。
“回来了?”
小瓶笑着点了点头,关上门后将菜篮放在了水井边后,又凑上前去撸起了袖子说道。
“洗衣服这事让我来就好了,嬷嬷快放下吧。”
“让你来。”
劳嬷嬷嗤笑的看了她一眼后,不紧不慢的洗着手里的衣服。
“上次那些衣服让你洗的,袖子都破了大口。”
提起这茬,小瓶心虚的摸了摸鼻子。
“这不是您上次说我洗的不干净吗……我想着用力搓搓就干净了……”
“行了,你快去把菜洗了,姑娘也快醒了,今儿可买了肉?”
“买了买了,还买了大棒骨,今儿那菜叶子上还挂着水珠,新鲜的很,我便多买了一点。”
小瓶絮絮叨叨的说着。
劳嬷嬷满意的点了点头,忍不住笑了。
“你这丫头,倒是会了不少。”
“哼,那是。”
被夸了的小瓶有些得意的晃了晃脑袋,一道纤瘦的身影推开了房门。
她一袭湖绿石榴裙,脸上不施粉黛,容貌之盛,灿若春华。
自三年前离开林家后,宋嘉宜便连夜离开了江南,来到这镇上后又大病了一场,小瓶一人陪着她住在客栈里,还特意给劳嬷嬷递了信。
宋嘉宜足足卧病数十日,那时候小瓶哭的眼睛都快瞎了,那时候的客栈都出面要赶她们出去,生怕宋嘉宜死在了客栈中晦气。
那时候,小瓶一个人领着宋嘉宜去镇上看房子,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找了个这个小院子,虽不大,但这院子的主人原先儿子高中,一家人都要搬到汴京去生活。
那时候他们瞧着她们就两个小姑娘,也没多为难,谈妥了价钱后,便一家老小迁去汴京。
此后,她们主仆二人便在这儿住了下来,小瓶一个小丫头,每天天不亮就跟着那些邻里大婶一起去买菜,洗衣做饭,样样都开始自己学了起来。
好在宋嘉宜也不知道是自己想通了还是如何,终于不再日日寡欢,也开始跟着小瓶一起打理起了院子。
劳嬷嬷则是在二人已经在这镇上住了小半年后,才背着包裹风尘仆仆的赶来了。
那一日,向来坚强的小瓶抱着劳嬷嬷哭了许久。
有劳嬷嬷的到来,她们的日子又舒服了起来。
可能是这儿的生活实在是太安逸了,宋嘉宜身体渐渐好了起来,眉宇间的沉重也散了许多。
三年,她一下子从一个小姑娘抽条成了一个窈窕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