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家有首辅:福运娘子来种田 > 第135章 传言

第135章 传言

宋长殷几大步上前,将季青临手中的书册拿过,迅速浏览过后,也明白了怎么回事。

这书上有记载一个故事,说是前朝有位姓赵的太监,位高权重,煊赫显贵,便连皇帝都忌惮几分,但唯一遗憾之事,便是不能留后。他广布手下,遍寻方法,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位道法高深的老道,书上写,那老道须发皆白,骨骼清癯,却是鹤发童颜,仿若传闻中活了千百年的仙人一般。

那老道也不负他所望,给他提供了两个法子。一法为:将千余男童头骨细磨成粉,每日喝一碗,喝足九九八十一日,便可使体内阳气充沛,那物自可再生。二法为:集齐百余处子之血,并同那物件一同供奉于香火之下,受足三年人间香火,也可使其再生。

这名姓赵的太监,前朝确有其人,并且史书记载,此人虽为太监,但却与多名女子育有后代。而关于此事的传言,就季青临说听过的,也都不下七八个版本了。有说是神仙显灵,也有说他那玩意没切干净,后来自己又长起来了,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这本书上记载的版本,算是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但是他所说的流传广,仅指的是前半部分,但是后半部分,说什么老道给他出主意,什么头骨磨粉,受足三年香火之类的,宋长殷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这种荒诞可笑的故事,街上随便都能找到与此相似的无数个版本,也亏得张问道竟然信了!而且还付诸了实践!

真是可笑可恶又可恨!

而最荒谬残忍的,不是张问道,而是张问道背后之人!他才是最为荒唐可恨之人!

“关于书上所记载的事,我倒是知道一些。”季青临道。

宋长殷看向他,“怎么说?”

季青临道:“这个太监便是前朝赵直,前朝末年宦官专权,危害社稷,这才最终导致了前朝覆灭。关于赵直此人,他的养父乃是当时宫里的大太监赵苛,他在赵苛的庇护下,得以完整之身入宫。但此事不能让外人知晓,所以后世才会对此事议论纷纷。”

没想到事情的真相竟然是这样!

徐客震惊的张大了嘴,过了一会儿,他赶紧用手把下巴往上一合,“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这事毕竟发生在前朝,而赵直都已经是作古多少年的人了,怕是现在坟墓里的连骨头渣都不剩了吧?他兄弟又是从何处知道的?

季青临淡淡道:“看过关于他的传记,关于他的事多少知道一些,从蛛丝马迹里推断出来的。”

“牛啊兄弟!”徐客忍不住朝他再次竖起了大拇指。

这哪里是“多少知道一些”,这怕是把他八辈祖宗都给挖出来了吧?!

不过他这兄弟不是奔着科考去的吗?科考还考这些?

科考自然是不考这些的。

但是宋长殷明白季青临为何会知道这些,看书看的多了,自然就什么都能知道一些。

其实宋长殷早在县衙的银库里,见到季青临与徐客两人同行之时,便已经确定了季青临的身份。

不过短短几日相处,宋长殷便发现,季青临已经不是原先的那个他了。

甚至用“脱胎换骨”四个字来形容,都不为过。

以前的季青临,奢靡、纨绔、鬼点子极多,整日里只是游手好闲,欺负旁人,但是现在的他,却叫宋长殷有几分刮目相看了。

年轻一辈中,能让宋长殷刮目相看的,季青临是唯一的一个。

而在此之前,宋长殷也从未想过,会有像今日这么一天。

事到如今,在场的人,基本上都明白这事是怎么回事了。

这群人先前拐带男童,运往京城,想必就是受了那位“贵人”指点。只是没想到,他们无意中将太子拐走,引起了徐客的注意,徐客为救太子,与季青临直接将他们的老巢端了,因而,第一方法,也彻底宣告了破灭。

第一个法子不成,于是他们便又想到了第二个法子。张问道借以在此地建白云观,实则是为了吸引年轻的少女来此地,张问道提前物色好看中的女子,并让其徒弟法尘将受害女子带到月老殿中,用迷香将她们迷晕,之后抬到后院厢房施以毒手。

这件事从头到尾,做的神不知鬼不觉,甚至就连受害女子本人,也说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即便是那些姑娘后面反应过来,但为了自己的名声与将来,也会选择隐忍不发,根本不会想到要报案。

相比起第一个法子,这第二个法子,可真正算得上是“万无一失”了!

若不是他们盗窃官银,打草惊蛇,怕是会有更多的女子受到张问道这个淫贼的迫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