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武38年秋,姜云内部已经在整合中逐渐迸发出蓬勃的力量,兵力也再次有了一波飞跃,达到十万之众。
“是时候动兵了”姜云对众将说道
“将军何不尝试招降薛平安?”桓振提议道,
在姜云眼神事宜下桓振继续说道“纪磊所部有仇于谢将军,定不会降与将军,但是薛平安也是钟将军旧部,与将军并无旧仇新恨。”
顿了顿桓振继续说道“如今钟将军旧部,将军以并其三,薛平安素有仁名,若是将军同样以仁德与其修好,在遣一使照拂一二,薛平安定降与将军,届时钟将军旧部合并天下何尝不可取之。”
姜云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可桓振的建议。
数日后,姜云派遣使者前往薛平安营地,传达了他的招安之意,并附上了丰厚的礼物。
薛平安在收到消息后,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此时局势对自已不利,而姜云的仁德之名他也有所耳闻。
薛平安可能能力比不上钟离昧旧部中的孙浩洋,但是一直以来薛平安军纪都是众部最好的。
现今薛平安占据杭州拥兵三万,但是远不是姜云的对手
薛平安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叹息了一口气之后“告诉姜将军,薛某愿降。”
于是,薛平安决定率领部队投降姜云。他派遣使者返回姜云大营,转达了他的意愿。
姜云得知薛平安愿意归降,亲自率领一军前往杭州,迎接薛平安及其部下。
薛平安带领众将出城相迎,双方旌旗飘扬,气氛热烈。姜云对薛平安表示欢迎,并赐予厚礼,以示对他的器重。
薛平安发誓效忠于姜云。随后,姜云收编了薛平安的军队。
薛平安的军队与其他军队不同军纪方面,显然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而且杭州也比起苏常等地更加稳定一些,不必用大量精力去照拂。
姜云思考以后没有像孙浩洋陈丹宁那样雪藏薛平安。薛平安的人品是有保证的,虽然目前忠诚度不高,但经过时间的推移,显然能够与其建立可以信任的关系。
姜云在打散薛平安编制以后,将薛平安调遣至镇江防备纪磊,纪磊来到江北以后,花了大量时间平定江北和淮南淮北等地,按照探子传来的消息,姜云此时和纪磊的实力是相近的。
最终姜云决定先讨伐江南西道,江南西道人口稠密经济繁盛,最为重要的是,如果现在不先打下来,楚军就有可能进军江西。
至于福建道这个兵家不争之地,暂时没有必要浪费兵力去攻打。
朝廷内地大多数是没有多少精锐的,加上定武三十年防备湖北调来的两军重甲精锐一万人,此时的江西最多不超过五万人。
这五万人还基本上是地方守军,如果姜云算上地方守军,人数都接近三十万了,质量方面只能说比流民军好不少。
哪怕如此姜云没有也托大,而是亲自率领七万大军征讨江西。
姜云率军一路西征,势如破竹。连克数城。一路进军期间姜云都没有受到任何像样的反抗。
一路攻城陷地直至到达洪州城下,望着这个古称南昌的坚城,姜云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波动。
“李将军确定不降吗,你极力效力的郑廷早已腐朽到了骨子里了。”姜云对着城头的李丹说道。
原先另一军队统领在征讨路上就已经投降姜云了,只有李丹不但不降还拼死反抗。一路率军聚集在了南昌,整个江南西道最后的力量都在南昌城中了。
“将军请回吧,李某既食君禄,定不会做背主求荣之人。”李丹说完,继续在城头上准备防御。
姜云叹道“国之将亡,义士不息啊。”
就在这时楚王的信件送到了姜云手上,信上全是警告姜云不要攻下南昌,打下江南西道半壁,楚王已经很给面子没有干预了,还劝姜云不要不识抬举。
姜云耻笑道“战场上都拿不到的东西,还想通过胁迫拿到吗?”
楚王并非没有对江南西道用兵,只是他将大部分力量都放在了北方,如果不想被偷家的话,他能调动攻打江南西道的军队少之又少,所以才被李丹打退。
姜云将信件丢在一旁,下令全力攻城。士兵们勇猛冲锋,云梯、投石车纷纷上阵。李丹率领城内守军顽强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
城墙被攻破,姜云身先士卒冲入城中。李丹挥舞着长剑,与姜云展开激战。但是姜云身上没有受到什么伤,李丹的伤势却逐渐加重,最终李丹倒在了血泊之中。
姜云看着倒地的李丹,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惋惜。他吩咐士兵将李丹好好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