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为报先帝之恩,誓死讨贼 > 第52 章 争论不休

第52 章 争论不休

桓振起身说道“陛下”,一时间姜华熙紧张了起来。

“我朝虽然户口众多,哪怕低下的赋税,也依旧能够维持中央运作,然先帝屡屡减轻赋税,以至于到达了文帝时期十五税一的程度,虽然中央还能维持,但是经过伐楚一战,朝中钱不过百万贯,朝中粮草也不甚足够。”

“陛下登基以后,将伐楚以后新收入六千万余贯钱分发约五千七百余贯于民众,此时朝中虽粮草足够,然余钱不过数百余万贯,不足以维持行政。”

姜华熙听到这样说,一时间也是有些尴尬,当初谢玄告诉他最好不要发太多钱,他没有听,因为他简单算过以后,发现一个民众连半贯都分不到怎么行,于是执意发出大量钱财,没想到酿成大错。

工部尚书金穗也是起身说道“先帝曾设大量水利工程,召集民众的钱财也该结了。”

薛平安也是起身说道“边镇兵马与中央兵马也到了结饷钱的时候了。”

三部同时起身核心就是要钱,各部下级官员也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已所部需要的钱财。

最后姜华熙听着发现总共居然需要八千万贯钱,本以为是自已问题的姜华熙如释重负,这么多的钱,看来是先帝伐楚的问题。一时间姜华熙有些庆幸。

但是光是庆幸没办法解决问题,姜华熙再次将求助的目光放在谢玄身上,谢玄看着姜华熙求助的目光随即偏过头去,他希望姜华熙能够自已解决问题。

姜华熙见状焦急的说道“相父”,一时间整个朝堂都安静了,等待着谢玄处理,谢玄无奈的摇摇头,心里想着“这孩子。”

谢玄起身“伐楚一战花销甚巨,致使国库空虚,然我朝曾于外藩铸钱,陛下可还记得。”

姜华熙自然是知道的,只是光外藩的钱财收入怎么可能足够天朝的体量呢。姜华熙疑惑的问道“相父的意思是?”

谢玄只得把话说明白“我们可以从外藩那获取特产于国中出售,同时以丝绸布帛香料等昂贵珍奇结算钱款,再辅以粮食结算京官俸禄,优先维持京官行政,随后是边镇兵马与中央兵马军饷优先送达,到春季季收之后 ,将工程款实发,此问可解。”

桓振面露担忧“珍奇之物多是虚贵之物,如何稳定价格?”

谢玄微笑着说道“无妨,珍奇之物昂贵,无非商贾运送路途遥远,不论海运陆运皆是劳累,入关以后还需缴纳关税,又因其珍奇,国中稀少故而昂贵非凡。

我朝官与民营两两相合,可暂且稳定价格,届时朝中大臣可与富商售卖,直接换取铜钱,也可待放开压制,再是售卖亦或者自用也可,实在不放心也可按稳定价格换取粮食。”

大吴不缺粮,加上粮商等重要民用必需品普遍被官私合营,粮食的价格可以说相当低,按照那些珍奇之物,哪怕是京官的俸禄也换不了多少,所以大部分官员的选择还是作为通货币的粮食。

桓振这时候也开始履行自已的职责,吩咐下官,下朝之后立即开始统计。

见到谢玄短短几句话就解决了庞大的财政危机,姜华熙不由的赞叹道“真不愧是相父啊。”

最重要的财政危机解除,吏部尚书寇征也站起身说道“陛下,至天元二年起,先帝便许诺三年一开科举,然而战事不绝,科举一事便被缓和了下来,加上此时行政各地官员的选拔之后,还是缺少了大量的官员,臣恳请陛下开科取士,补充官吏。”

姜华熙见状也是回道“各地缺官员严重否?”

寇征说道“各地官员十缺其二,虽可以运行,但是还是尽早补充为好。”

姜华熙思考片刻后,开口问道:“依寇爱卿所言,此次科考应放在何时为宜?”

寇征稍作思索,回答道:“进京赶考之人,南北皆有,老臣认为于秋收之后举行最为妥当,且需将开科之事传遍全国,以便各地士子尽早赶来。”

谢玄一听,立刻站起身来,焦急地说道:“各地边境距离京城甚远,即便有士子从两地藩王治下赶来,还有辽北边境的学子,若今年就重新开考,边远地区的考生恐怕难以顾及。”

寇征皱起眉头,反驳道:“边远之地,识字之人本就稀少,各地教育尚未兴起,待边远地区的考生赶到时,京城的士子已人满为患,岂不是让各地士子苦等?”

谢玄再次反驳道:“边缘民众同样是大吴子民,难道边地就不是我朝领土了吗?况且……”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地继续说道:“边远地区虽条件艰苦,但仍有不少优秀士子,他们也应该有机会参加科考,一展才华。若因路途遥远而忽视,岂不令人惋惜?”

寇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