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玄组织工匠和河官们进行了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草垫、稻草和木材,准备在河道施工区域铺设,以防止泥土冻结,保持土壤的松软。
冬季黄河的巡查工作变得更加重要。谢玄指派了专门的巡查队伍,他们需要定期检查河道,确保没有冰块堵塞河道,堤坝没有因为冰冻而受损。
“丞相,我们发现一些地方的堤坝出现了细小的裂缝,可能是冰冻造成的。”一位巡查队长报告。
谢玄当即说道:“立即对这些裂缝进行修补,不能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堤坝的保温措施,防止冰冻进一步扩大裂缝。”
冬季黄河的水位相对较低,谢玄利用这个机会,组织人力对河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移除了河道中的淤泥和杂物。
黄河的冰情变化对河道的安全至关重要。也因此谢玄设立了冰情监测点,定期记录冰层的厚度和变化情况。
随着时间的流逝,下游的水坝已经基本修筑成型,哪怕再次经受改道级水患也能尽量保证黄河水只在河道边缘泛滥。
黄河的治理工程与民众生计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黄河边上的树木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稳固河岸是相当重要的。
但是民众还要烧柴还要生计,不可能因为什么百年大计,就现在就不过了。
谢玄沉思着,他明白,虽然保护环境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当下民众的生活需求。如果过于严格地限制砍柴,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和民生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谢玄决定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轮休制度。首先,他明确规定了部分关键树木绝对不能砍伐,以保护生态系统的核心。而对于其他树木,则设定了一定的砍伐时间段,确保森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在不能砍伐期间,为了解决民众的生计问题,谢玄特意制定了相关政策,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样一来,既能满足民众的生活需要,又能让他们理解并支持环保措施。
此外,谢玄意识到,柴火在各地都有很多来源,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人以此为生。
因此,只要鼓励民众寻找替代能源,如煤炭等,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优惠政策,就帮助他们逐渐减少对木材的依赖。同时,加强对砍柴行为的监管力度。
纵使这样,黄河两岸村民啥的肯定也不能在保证这么大的数量了,只能尽可能的让周边县城、大城容纳更多的人口,这些人口带来的劳动力绝对会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谢玄命河官统计河岸关键树木,专门保护,同时募集一部分民众专门种树,新增加一个小职业,让民众专门种树为生也不是不行。
谢玄还鼓励农民发展副业,如养殖、手工制作等,以增加收入。保障黄河岸边居民的生计。
随着命令下达,整个黄河河岸周边,专门普法的官员的身影遍布了各地,谢玄也早就将信件加急送往了京城,让姜华熙批过。
"丞相大人,我们已经标记了沿岸所有关键的树木,将它们列为保护对象。"一位河官报告说。
谢玄淡淡的点了下头,决定对上游治沙了。
黄河要尽可能减少影响,必须从上游着手,解决根本的沙化问题。在古代的条件下,谢玄很清楚没有办法完全解决。
但如果一个王朝两百多年始终延续治沙方案呢?哪怕这两百多年可能仅仅只有后世二十年的效果,对于黄河两岸的民众都是极好的。
谢玄亲自带领一队河官和专家,踏上了前往黄河上游的旅程。他们穿越了崇山峻岭,记录下了河流的每一个弯道,每一片沙地。
谢玄凝视着沙化的土地,沉声道:"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控制沙化,保护黄河的每一寸土地。"
经过深入的考察和研究,谢玄和专家团队制定出了一套治沙策略。他们计划通过植综合治理上游的沙化问题。
"丞相,我们计划在这一带种植耐旱的树种,既能防风固沙,又能为当地民众提供一定的经济收益。"一位专家提议。
谢玄点头赞同,通过了他的提议。
黄土高原上,谢玄推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他选择了根系发达、能够稳固土壤的树种,如松树和柏树,来种植在山坡上。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并减少水土流失,谢玄还推动了梯田的建设。梯田能够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分渗透,从而减少地表径流。
在河套平原以及各地牧区,谢玄实施了合理的放牧政策,限制了牲畜的数量,避免了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