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如火如荼的治理无疑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治理的各项收益没个几十年朝廷根本享受不到,在前期这是一个很纯粹的消耗国力的工程。
谢玄对此虽然有所担忧,但他认为这是必要的举措。
开国初期国力强盛,如果此时不采取行动,将来更难以解决问题。他相信通过大规模的治理工程,可以改善环境,促进国家的发展。同时,朝廷对工程的大量经济投入不仅能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还能带动消费,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
谢玄站在上游河岸边,注视着正在努力治沙的民众。他们在官府的动员下,积极参与到治理工作中。
一些县城省会见到谢玄对木材的轮休制度,居然派出了人员学习树木轮休制度,原来各地的树木现如今已经在人口的压力下大量减少了,如果为了长远考虑部分地区的树木轮休制度很显然要提上日程了。
谢玄沉思了许久,他很担心这对于全国民众生计的影响,最后还是下定决心轮休制度要推广全国。
世界各国对于天朝突然增加这么大的木材进口需求量摸不着头脑,但是还是选择砍树换取经济利益,而寻求新的能源的民众也开始默默攀爬起了意想不到的科技树 。(只是铺垫谢玄死后的那些事情,本书不攀科技树)
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使得各种产业开始爆发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