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逐条记录要点。
第一条守则,大意是景区从南门进入,从北门离开,自觉遵守购票和游览的秩序。对于这条规则,v1丶v3好像是一样的。而v2版则有细微的区别,即着重提到了不要进入东线。
(1.1)v1 == v3(*),遵守游览秩序
(1.2)v2 != v1(*),v2:遵守游览秩序;不可进入东线
第二条守则的内容是爱护卫生。这一条,叶何记得,v1和v2是一样的,都是“爱护景区环境卫生,不乱扔废弃垃圾”。v3则指出“景区内垃圾桶数量有限,废弃垃圾可扔至无人处”,明显与前两个版本矛盾。
(2.1)v1 == v2,不能乱扔垃圾
(2.2)v3 != v1,v3:可以乱扔垃圾
第三条守则,爱护景区公共设施。这一条的情况和上一条类似。
(3.1)v1 == v2,不能乱涂乱画
(3.2)v3 != v1,v3:可以在景区的留言墙上涂画
第四条守则,爱护草木。和上一条同理。
(4.1)v1 == v2,不能攀折花果
(4.2)v3 != v1,v3:可以随便摘花果
第五条守则,不能携带危险品及动物进入景区。v2版本略有不同,强调了不能携带猴子食物。
(5.1)v1 == v3,不能携带危险物品丶动物
(5.2)v2 != v1,v2:不能携带危险物品丶动物以及猴子食物
第六条守则,内容是东线生态猴区的注意事项。叶何仔细回想了一番,确定这条规则很特殊,v1丶v2丶v3三个版本都不一样。
(6.1)v1:仅可用景区内销售的猴粮喂猴;可以驱猴
(6.2)v2:不能进入东线,远离猴子
(6.3)v3:可以用自备的食物或景区内销售的猴粮喂猴;不能驱猴
第七条守则,是与水上活动有关的,和第二丶三丶四条守则的情况类似。
(7.1)v1 == v2,不能进行水上活动
(7.2)v3 != v1,v3:可以在捞月潭丶猴子瀑布进行水上活动
第八条守则,叶何努力回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是和景区道路有关的。
(8.1)v1:沿路牌前进
(8.2)v2:沿路牌前进;不能进入东线
(8.3)v3:自由前进
第九条守则,景区每天开放十个小时,早上七点到下午五点。在开放时间之外,v1丶v2强调了不能呆在景区,但v3没有。
(9.1)v1 == v2:开放时间之外,不能呆在景区
(9.2)v3 != v1:可以在景区留宿
第十条守则,内容是在景区遇到困难时的求救方法。这条规则,是最让叶何不寒而栗的,因此,他记得也最清楚。
(10.1)v1:遇到困难,拨打景区客服电话
(10.2)v2:遇到困难,或发现自己身处于地图上未标注的景点,寻找穿黄色马甲的工作人员
(10.3)v3:遇到困难,向穿红色马甲的工作人员求助
叶何顿了顿,在(10.3)下面加上了一条:
(10.4)红马甲人引起护身符发烫 -> 红马甲人极大概率怀有恶意
-
(*)旧印:克苏鲁(coc)跑团体系中,通常被用于驱逐神话生物(不过有时候仅能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部分民间设定里,旧印可能拥有回san值/抵消临时疯狂的作用。
(*)“v1 == v2”中的“==”即相等的意思。在许多编程语言,如java丶c++中,判断两侧是否相等的符号都为双等号“==”,而非单独的等号。
(*)“v2 != v1”中的“!=”即不相等的意思。在许多编程语言,如java丶c++中,判断两侧是否不相等的符号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