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一天时间就能收完。
在等待的日子里,春琼每日都会到试验田边查看,目光细细扫过那沉甸甸、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稻穗。稻穗饱满,泛着诱人的金黄,每一颗谷粒都像是精心雕琢的小宝石,承载着她和佃农们一整个季节的心血与期待。
终于,到了收割的那天。天还未亮,佃农们就扛着镰刀,精神抖擞地来到了试验田。春琼站在田边,看着佃农们熟练地弯下身子,挥动镰刀,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奏响了一曲丰收的乐章。
春琼让人抬出她让人制作的水稻脱谷工具放到稻田里。这个脱谷工具叫拌桶,桶身呈西方形,由厚实的木板拼接而成,周身刷着桐油,不仅防水耐用,还泛着一层温润的光泽。桶的西个角微微翘起,像一艘随时准备乘风破浪的小船,方便在稻田里随时拉动,底部宽阔且平坦,稳稳地立在稻田泥地上。
佃农们停下手中镰刀,好奇地围拢过来,看着这陌生的大家伙。
“杨姑娘,这拌桶要咋使啊?”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佃农疑惑地问道。
春琼走上前,笑着解释,“大伯,这拌桶用起来可不复杂。”她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捆割好的水稻,双手握紧稻杆,高高举起,然后用力将稻穗朝着拌桶内的桶壁摔打。随着“砰砰”几声闷响,金黄的谷粒如雨点般纷纷脱落,不一会儿,桶底就铺成了一层厚厚的“金毯” ,而手中的稻穗,谷粒脱的干干净净。
“就像这样,借助摔打的力量把谷粒从稻穗上分离出来,不需要咱们连同稻穗一起背回家先晾晒,再脱谷。”春琼耐心地演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