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晨光裹着爆竹碎屑,给京城的青瓦红墙镀上一层金箔。
袁宝和大哥保国准备带表妹和表弟去陈家给陈老爷子拜年,这事昨天就给陈大佬说好了。
袁宝特意换上藏青色呢子大衣,领口别着陈老爷子上次送的翡翠胸针,保国则穿着熨得笔挺中山装,开始有了翩翩少年的模样。
小山和萍萍早等不及了,小十和紫瞳分别窝在两人的毛线帽里,探出脑袋好奇地张望。
一行四人来到陈家大宅。
只见陈家大宅的朱漆门半掩着,铜制门环上缠着红绸。
刚叩响门环,管家王伯就笑着迎出来:“可算把小祖宗们盼来了!老爷子从天亮就念叨呢!”
穿过垂花门,院中太湖石缀着未化的残雪,腊梅开得正好,暗香混着檀香扑面而来。
正厅里,陈老爷子戴着瓜皮帽,端坐在太师椅上,见袁宝进来,立刻拄着雕花拐杖起身:“袁宝啊,我的乖孙女!真真是好久没见了。”
他布满老年斑的手紧紧握住袁宝,浑浊的眼睛泛起泪光,“要不是你,老头子我哪能过这个团圆年?”
“爷爷,快别这么说!”袁宝赶紧给陈老爷子挨个介绍了自己的大哥保国,表妹萍萍,表弟小山。
“好好好,小朋友都很精神,都是好孩子。”
说着,从红木匣子里取出几个沉甸甸的红包,分别递给每个人:“拿着,买糖吃!”
小山和萍萍立刻凑过去拜年,脆生生的 “爷爷新年好”让陈老爷子笑出了满脸褶子。
他招手让王伯端来点心匣子,里面稻香村的枣泥酥、自来红摆得整整齐齐:“来来来,孩子们随便吃,管够!”
小山刚咬了口酥皮,小十就伸出爪子去够,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保国站在一旁,有些局促地搓着手。
陈老爷子打量他一番,点头道:“是个踏实孩子!”
转头吩咐陈大佬:“去,把袁宝的家人都接来!今天咱们两家人好好聚聚!”陈大佬立刻应下,转身安排车子。
半个时辰后,袁宝一家坐着陈家的黑色轿车抵达。
外公外婆被搀扶下车时,望着气派的宅院直咂舌。
“这门槛比咱家灶台还高!”外婆小声念叨,惹得袁妈和小姨捂嘴笑。
陈老爷子亲自迎到二门,握住外公的手:“老哥,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啦!”
然后领着众人往会客厅里走。
来到会客厅,陈老爷子和陈大佬,招呼着让众人一一落座。
陈老爷子颤巍巍地将外公按在身旁的雕花座椅上,枯瘦的手指轻轻拍着外公布满老茧的手背:“老哥哥,咱们今天可得好好唠唠!”
转头吩咐王伯:“上茶!把我那三十年的普洱拿出来!”
不一会,茶都上好了。
袁爸端起青瓷茶盏,望着透亮的茶汤,声音带着几分拘谨:“陈老,宝丫头能得您青眼,是我们袁家的福气。她年纪小,不懂事的地方,还请您多担待。”
“说什么话!” 陈老爷子重重一拍扶手,震得桌上的茶盏轻晃,“要不是宝丫头,我这条老命早没了!”
他看向坐在对面的袁宝,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爱,“现在她就是我陈家的亲孙女,谁敢说半个不字!”
一旁的陈大佬笑着给袁妈添茶,茶汤在白瓷杯里泛起涟漪:“阿姨,往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京市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有些事我们出面方便。”
......
很快到了晌午,宴会厅里,雕花圆桌铺着喜庆的红绸,三大桌,每桌十二道热菜早已备好。
居中的佛跳墙冒着热气,海参、鲍鱼在浓汤里若隐若现;
烤鸭师傅现场片鸭,刀锋过处,油亮的鸭皮片片飞落。
陈老爷子执意让袁宝坐在自己身边,又把小山和萍萍拉到腿边:“来,吃饭前,要不要给我们表演个节目!”
小山挠挠头,突然扯开嗓子唱起学校学的童谣:“新年到,穿花袄,噼里啪啦放鞭炮......”
萍萍跟着拍手打节奏,紫瞳也 “喵喵” 应和。
陈老爷子笑得直抹眼泪,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水果糖撒在桌上:“好!好!小朋友们都很棒,以后就看你们的了......”
酒过三巡,陈老爷子看起来特别高兴,又端起酒杯强调:“我这把老骨头,这会能多活几年,全靠宝丫头。”
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