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发展农业发展的计划,叶凡迅速行动。
他首先想到的是化肥。
虽然叶凡已经把日本殖民地卖给了英国,但是太平洋上还保留了大量的海岛殖民地。
加州的太平洋殖民地主要包括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和瑙鲁群岛。
其中价值最大的要数瑙鲁。
叶凡之所以指名道姓的要求必须占领瑙鲁,正是看上了它丰富的磷矿资源。
在合成氨技术问世之前,磷矿就是化肥工业的基石。
世界各地都有焚烧骨头,用骨粉肥沃土地的传统。
但是历经几千年都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理。
直到德国人在1840年就通过用稀硫酸处理骨粉得到过磷酸钙。
证明了骨粉能作为肥料的原理是其中的磷元素。
但是要想批量生产过磷酸钙是非常困难的,稀硫酸容易获取,但是骨头却很少。
这时候,磷矿就派上用场了。
瑙鲁的磷矿产量高,质量好,可以完美的替代骨头作为肥料的生产原料。
叶凡向加州的各大化工厂告知了他要生产化肥的消息,其中最积极的要数特仑酥化工厂。
特仑酥化工厂原本和伊利化工一样,都是生产炸药的。
但是伊利化工率先生产出了无烟火药,并且申请了专利,成功垄断了火药生产。
剩余的火药厂,要么转型。
要么降低利润,在黑火药市场继续去卷。
特仑酥化工厂就选择了前者,它转型去做化肥生产。
它的主要业务包括收集人畜粪便和一些被丢弃的农产品。
然后放到沼气池里分解,产生肥料。
金山,京海这种大城市周围是很少看见农田的,所以人畜粪便在这些大城市没有什么用。
但是叶凡对城市卫生要求很严,他严格要求这些东西必须无害化处理,不能传播疾病。
所以特仑酥化工厂也主要从事这些业务,把这些东西处理,然后做成肥料卖出去。
这种业务成本高,利润薄。
但是没办法,技不如人,只能去做这种低端货。
但这也让特仑酥化工厂上下都憋着一股气,一定要开发出一款利润高的产品。
他们在磷矿化肥身上看到了希望。
而且,长期从事沼气化肥也让他们具备了一些优势。
比如说稀硫酸的生产,沼气的生产需要稀硫酸。
秸秆要想转化成肥料,必须要先把秸秆用稀硫酸浸泡一遍。
让秸秆中的纤维素酸化水解,更好的转化成肥料。
特仑酥化工厂歪打正着,它刚好具备稀硫酸的生产能力。
还有就是它拥有从大城市到农村的肥料全套运送业务,这些优势是其他化工厂难以比拟的。
说干就干,特仑酥化工厂立马把稀硫酸的生产规模连夜扩大了几番。
瑙鲁的磷矿资源非常优质,几乎不用过多加工,直接利用硫酸酸化后就能直接使用。
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特仑酥化工厂立马改名叫做特仑酥化肥公司,专门生产化肥。
不仅如此,它还把目光投向了氮肥。
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极高,但是植物没有办法直接吸收空气。
后世的合成氨技术就是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利用催化剂进行合成。
虽然现在加州还没有发明电力,化工产业也才刚刚起步,合成氨技术为时尚早。
但是加州盛产煤矿,煤矿的副产品中就有很多氨气的化学衍生物。
这些氨肥的产量虽然不高,但是也能起到肥沃土地的作用。
特仑酥化肥公司和一些大型煤矿展开合作,专门收集这些煤矿中的氨气的化学衍生物。
终于,特仑酥化肥厂赌对了。
叶凡在全国推动的农业革命风风火火的展开。
在他的号召下,全国的土地都开始了大面积使用化肥。
不仅如此,国家还对化肥的价格进行补贴,保证每个农民都能用的起化肥。
特仑酥也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废水处理厂变成了加州数一数二的化工巨头。
化肥产业也从加州化工业的边缘势力,一跃成为化工领域仅次于炸药生产的第二产业。
除了化肥的生产,叶凡也把目光投向了农业生产技术。
加州的不少移民都来自农业历史深厚的中国。
他们掌握的农耕技术自然要远超其他国家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