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进展
质量控制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荆芥的质量控制研究日益深入。目前,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以及含量测定等。性状鉴别主要通过观察荆芥的外观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来判断其真伪优劣。优质的荆芥应茎呈方柱形,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 3 - 5 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 5 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
显微鉴别则利用显微镜观察荆芥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等特征,作为鉴别依据。荆芥茎横切面可见表皮细胞 1 列,外被角质层,有腺毛和非腺毛;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内皮层明显;维管束为无限外韧型,呈环状排列;髓部宽广。叶表面观可见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均有腺鳞、小腺毛和非腺毛;腺鳞头部 8 细胞,柄单细胞;小腺毛头部单细胞,柄 1 - 2 细胞;非腺毛 1 - 6 细胞,大多具壁疣。
理化鉴别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光谱分析等方法,对荆芥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例如,采用薄层色谱法可对荆芥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别,以确保其成分的真实性和纯度。含量测定方面,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现代分析技术,测定荆芥中主要活性成分如薄荷酮、胡薄荷酮等的含量,以控制荆芥药材及制剂的质量。目前,《中国药典》对荆芥药材中薄荷酮和胡薄荷酮的总含量有明确规定,要求不得少于 0.80%。
为了确保荆芥的质量稳定可靠,还开展了对荆芥药材产地、采收季节、炮制方法等因素对其质量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