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六零年代:系统每天带我寻宝 > 第471章 到平吉堡农场

第471章 到平吉堡农场

回到家后,卫国径直走到桌前坐下,借着昏黄的台灯开始给妹妹小林写信。;?三t叶o屋?2¢ ?追¤?]最£新e=)章}节?§

信的开头,他细细询问妹妹路上的种种:火车是否拥挤、同行的伙伴是否和睦、有没有人晕车呕吐。

写到这里,笔尖顿了顿,又添上几句关于安置的细节——住的屋子漏不漏雨、夜里会不会冷、食堂的窝头是否顶饿。

最后才想起问她是否已经熟悉了知青点的环境,有没有找到井台的位置,是否认得去地头的路。

他们的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又不怎么爱操心,这些事都落到了卫国的头上。

“钱和粮票要是不够了,千万记得立刻写信告诉我。”

接着,卫国郑重地提起请高晓燕帮忙补习功课的事。

他把高晓燕的情况写得格外详细:“晓燕同学是高二(二)班的好学生,班主任王老师总夸她热心肠,班里不论谁功课跟不上,她都主动帮忙补习。

上次期中考试,被她辅导过的几个同学,数学成绩都提高了十几分。”

停顿了一下又写道“到了地方先和晓燕处好关系,别急着提补习的事。

过几天我会专门给她写信说明情况,要是她愿意帮忙,你学习上遇到不懂的就大胆问,千万别不好意思。平时多帮她干点活,打水、扫院子都行。

我给你寄的玉米面,分些给她;家里腌的咸菜也给她点,人家帮你补习,不能让人家白受累。+p?i?n_g+f,a¢n¢b_o~o.k!.~c_o^m,”

写着写着,窗台上的空糖罐忽然映入眼帘,赶紧在信尾加了句:“我托供销社的老李留了两斤水果糖,这两天就给你寄过去。你分点给晓燕和同屋的伙伴,出门在外,处好关系比啥都强。”

写完后,他把信纸举到灯前读了两遍,确认没有遗漏后,才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折成整齐的长方形,装进牛皮纸信封。

地址是昨天特意从火车时刻表上抄的,他对着灯光又核对了一遍,才一笔一划地写上“平吉堡农场知青点 卫小林收”。

信寄出去的日子里,卫国的心总像悬着块石头。

每次回家,他跨进院门的第一句话准是问母亲:“小林有信来吗?”母亲总是摇摇头。

胡同里的老槐树落了一地白花,又冒出新绿的嫩芽,直到半个月后的傍晚,

邮差终于在绿色的邮袋里翻出一封寄给卫家的信。

信封上是的字迹,卫国几乎是抢着撕开的。

信里说,她们已经到了知青点,住的土坯房虽然四面漏风,但大家一起糊了报纸就暖和多了;

每天跟着老乡下地学插秧,弯腰久了直不起身,可听着田埂上的山歌就不觉得累;

她已经跟高晓燕说了补习的事,对方一口答应,还约好每周六晚上在煤油灯下一起看书。·x\4/0\0?t!x·t*.?c`o,m′

“哥,晓燕姐教我用唱歌的法子背生字,可管用了!”

小林在信里画了个笑脸,“今天下地还捡到个野鸡蛋,我给晓燕姐了,她说明天煮给我吃呢。”

卫国拿着信给母亲念,念到“野鸡蛋”时,母亲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好,好,有人照应就好。”

我们还得回过来看火车上的小林。

卫国下车后,车厢里的拘谨气氛渐渐散去,大家开始熟络起来。

这个时候,张自立从帆布包里掏出个黑乎乎的烤红薯,掰成几块分给周围的人;

小林也从自己的兜里拿出来几块用油纸包的油饼分给大家。

大家也不客气,津津有味儿的吃了起来。

不知是谁突然提议:“咱们现在可是真正的下乡知识青年了,唱首歌吧!”

“好!”车厢里的年轻人齐声应和,震得车窗都嗡嗡作响。

高晓燕站起身,梳着齐耳短发的脸上带着笑:

“在学校我是文艺委员,我来领唱吧。”她清了清嗓子,打着拍子起头:“知识青年下乡了——预备——唱!”

“知识青年下乡了,

党的阳光照胸怀,

广阔天地练红心,

风里雨里长成才。”

清脆的歌声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迅速传到隔壁车厢。

穿蓝布衫的姑娘跟着唱了起来,戴军帽的小伙子打着节拍加入,很快整列火车都回荡着这首激昂的歌。

歌声穿过车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