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记者犹豫了片刻,穿上衣服走了出去。
明亮的月光下,院子中间有个方块形状的纸盒。
李正义左右看看,他是不信有鬼的,但是肯定是有人来过。
第二天的《松江日报》上,显要位置刊发了一大篇新闻:东北军第三骑兵师军需处长离奇死亡。
此人疑似出卖大量的军火武器……
新闻配了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他自已拿着供词的。
这篇报道顿时成了爆炸性新闻。
记者署名:佚名。
这李正义是聪明正直的记者,这么写,省的小日子间谍马上找上门来。
这才是舆论风暴的开始。
李正义这篇报道刚出来,小日子国、鹰国、发国、菲律国、南洋诸多国家的报纸、广播纷纷转载报道。
这功劳真有李正义的一部分。
现在的滨江市,各国侨民混居,领事馆就有十几家。
加上一个个国际公司和企业。
都纷纷通过无线电台发往各国各方。
舆论压力,向着关东军,还有东北军压了过来。
没等情报站上报,南京方面急电来了。
铲除张业山的事干的漂亮。
打破了以往的处理方法,用上了舆论施压这一条。
弄得东北军张少帅雷霆震怒,开始严管部队。
彻底清查了一批汉奸。
事情就这么高兴了三天,随后《松江日报》的一则消息,气的老狐亚历山大。
“民党蓝衣社滨江站在我市非法活动,绑架、侵害日子侨民,现悬赏3000大洋,奖励提供情报者。”
这市政府也够软的,任由小日子领事馆发布这种公告。
老狐叹了口气:“奉天那边情况危急,滨江站成了鬼子的眼中钉,我们随时容易被铲除。”
魏林家里。
魏林坐在摇椅上,随手翻着报纸,自然看到了这条新闻。
春妮端着碗过来,小心翼翼地说:“先生,绿豆汤,我在车站货场跟前捡的绿豆,您尝尝。”
魏林接过来小碗喝着,喝着又凉又甜的绿豆汤,吧嗒吧嗒嘴。
递过去碗的时候,调笑道:“剩下的你喝吧,我看着这汤有点稀,稠的是不是你吃了?”
春妮吓得一哆嗦:“先生,我昨天吃您剩下的了,今天,今天……不饿。”
魏林想想也是,今天到现在,就没闻到炊烟的味。
“行了,行了,以后一天给你一块钱,吃的喝点多买点,今天晚上别做了,吃老仁义家的煎饼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