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知识积累 > 一建矿业实务复第6章 井巷工程6.1

一建矿业实务复第6章 井巷工程6.1

施工,地面预注浆多在井筒开挖之前进行,浆液品种的选择,可考虑水泥浆液或粘土水泥浆,水泥—水玻璃浆液或粘土—水泥浆,遇有溶洞时可先灌注岩粉、砂石等惰性材料

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注浆深度是指注浆孔的终孔深度,注浆深度主要取决于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应保证在井筒开凿时能有效隔绝地下水。注浆深度确定后,应根据岩层的裂隙性及含水情况划分注浆段。注浆段的划分以保证注浆质量,降低材料消耗量以及加快施工进度为原则,一般将裂隙性相同的岩层划分在同一段高内,裂隙等级相差较大的含水层不宜划分在同一段高内。涌水量和裂隙较大时段高较小,反之较大;段高还应与注浆泵的泵量相适应,泵量小段高应适当缩小。止浆塞是实现分段注浆的重要手段,采用止浆塞分段注浆时,可采用上行式注浆、下行式注浆或上行与下行混合式注浆。

2)工作面预注浆

当立井井筒穿过的含水岩层厚度不大,埋藏较深或者含水层间距较大,中间有良好隔水层时,宜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法施工。根据裂隙发育情况,可分层处理,布置灵活,有利于提高堵水效果。立井井筒工作面,预祝将方案包括由单一水平工作面,钻孔注浆和由不同水平工作面钻孔注浆两种。单一水平工作面注浆适用于含水层层数多,层间距较小或无良好隔水层的情况;由不同水平工作面钻孔注浆适用于含水层层间距大,有良好隔水层或层间距接近、无良好隔水层的情况。由于工作面预注浆的注浆孔布置圈径小于井筒净直径,为了在井筒荒径轮廓线外能够形成一定厚度的注浆壁,应根据含水岩层的裂隙产状,采用不同的布孔方式:径向斜孔或径向、切向斜孔,钻孔应沿井筒周边布置,并应与岩层节理、裂隙相交。

为了保证浆液在压力下沿裂隙有效扩散,并防止从工作面跑浆,可采用工作面预留止浆岩帽的方法。当含水层上部有致密的不透水层时,井筒掘进至注浆段以上一定距离即可停止施工,为含水层注浆预留一段止浆岩帽。当井筒工作面不具备预留止浆岩帽条件时,则需砌筑人工止浆垫,人工止浆垫结构形式包括单级球形止浆垫,平底型止浆垫和双级水下浇筑止浆垫等;当井筒工作面岩石较破碎,裂隙发育,有涌水,砌筑止浆垫需铺设碎石滤水层,以便在维持排水条件下保证止浆垫的施工质量。工作面预注浆的段高亦为30到50米,可采用下行式注浆或孔内下止浆塞,一次或多次注完全部含水层。工作面预注浆应采用防止井壁破裂的措施。

3)壁后注浆

建成后的井筒或正施工的井壁段,遇有井壁渗漏水,漏水带砂,壁后空洞或为提高围岩稳定性等,可采用壁后注浆进行堵水或加固,一般漏水量超过六立方米每小时\/井筒深度小于600米或超过十立方米每小时\/井筒深度大600米或井壁有集中漏水,漏水量超过0.5立方米每小时的出水点的情况均应进行壁后注浆处理,并应采取防止井壁破坏的措施。

壁厚注浆的工艺应根据井壁结构、质量、漏水特征与壁厚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壁后注浆的施工顺序应根据含水层的厚度分段进行。对漏水段较长的井筒宜采取由上往下逐段浇筑注浆,每个分段内宜先由下往上注浆,再由上往下复注一次。漏水的井筒段壁后为含水岩层时,注浆孔宜进入岩层1.0米以上,井壁漏水量较大的基岩段井筒宜布设导水孔和泄水孔。注浆管的埋设必须固结牢靠并装有阀门。采用套管法注浆时必须对套管的固结强度进行耐压试验。只有达到注浆终压力后方可使用。

4)注浆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注浆设计之前,要进行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性质调查。在调查基础上进行注浆设计。目前,注浆参数的精确计算上有一定困难,故多根据经验来确定。注浆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1)根据注浆的目的和加固体力学特性、防渗特性、确定注浆加固范围,进行注浆结构计算。

(2)确定注浆量,注浆量的确定应考虑注浆类型、岩土的孔隙率和裂隙率,浆液充填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按渗透注浆、劈裂注浆、挤密注浆进行计算。

(3)确定注浆压力。合理的注浆压力是注浆工程成功的关键,压力过小浆液可能注不进去,压力过大则可能引起地面、基础、结构物的过量变形和破坏。因此,注浆压力应控制在边界条件允许的最大注浆压力范围内。

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采用水泥—水泥水玻璃浆液的注浆终压值应为静水压力值的2到4倍,采用粘土—水泥浆液的注浆终压值应为静水压力值的2.5到3倍,注浆孔深大于400米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