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了
考试结束的日子,各王府总响起哀嚎之声,他们下考场第一件事就是翻书找答案,什么《农事全要》《墨子》,有些问题连答案都找不到。
说皇帝有心为难吧,可这是备用卷,第一套试题非常简单,随随便便就能写满几张纸,倘若不是试卷失窃,他们都可以稳拿爵位,只能怪宣阳那可恶的盗贼。
礼部拿到备用卷,看过试题,也是倒吸一口凉气,这次考试结果可以预见,非常不理想。
这试题是皇帝亲自所出,里面透露出她的偏向,就是风向标,科举也是要向这套试题看齐的。
礼部官员对着试卷研究,发现占比更多的是实际应用,如考察各类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病虫害解决之策,农具制作过程及使用方法。
众人达成共识,这次科举出题也要聚焦乡野之间,农事技术,地方官吏实际会遇到的困难,重点关注官民之间的冲突矛盾。
初步想法有了,科举试题就很好出,只是出完试卷,礼部各官开始暗暗庆幸自己考得早,让他们现在赴试答卷,还真够呛。
死读书,将书本背得滚瓜烂熟,只关心征战赋税这类国家大事的日子过去了。
高官从礼部那里听到风声,转而暗示亲友和自己门下的学生,今年会试可能借鉴宗室考试备用卷的试题,多花心思研究那张卷子。
有关系的举子拿到宗室考试所用试卷,登时头皮发麻,有一大半题目都答不上来,甚至一道小题都要把农事书翻烂才能找到答案。
备用试卷在举子之间迅速传来,有贫寒学子手抄题目时发现,传言里难度极大的卷子他们竟然能轻松答出一半,只要做过农活或是关注过农事,帮人抄过杂书,其实并不难,难的是那些图形和判断题,做起来费眼睛和时间,不过总体而言,难度是比往年会试小的。
这个发现使得所有家境清贫的学子激动地奔走相告,像是一个讯号,圣上要提拔贫苦人家出身的学子。
徐景不知道宫墙外面发生这些事,照常上朝,工部上书:“启奏陛下,京都街道因年久损坏多处,坑洼不平,多有行人绊跤而伤,请陛下拨银修路。”
有人因此摔伤,可见严重,而且这事看上去并没有改变局势的迹象,徐景认为修路刻不容缓:“准。”
沿袭旧例随意提意见的工部侍郎呆楞,心中掀起惊涛骇浪,都说圣上转性,看重实务,原来真是如此。
工部侍郎心口一紧,害怕被圣上发现自己不干正事而免职回家,再不敢偷懒,忙不叠躬身领命。
户部尚书冯廉本来要出列反对,但他转念一想,赋役频繁,国库空虚,这是失德昏君之举,正好给赵王他们名正言顺归都的理由,於是闭口不言。
王素心和范可选还在考虑中,徐景已经允准,他们不好再站出来提出异议,免得徐景发怒。
户部和工部动作很快,冯廉到徐景这里请示拨款数目,故意将各种没必要的项目如水排也加进去,徐景看着没问题,御笔一挥,没几天长安就叮叮当当开工修路。
不久后便要去地坛祭祀,徐景心心念念,期待已久,同时有些担忧老祖宗那边的状况。
正想这件事,工部侍郎前来汇报修路进度,徐景简单应付着,倏地,耳朵烫一下,旋即耳朵里响起老祖宗的声音:“徐景?”
徐景猛地跳起来,吓工部侍郎一跳。
“你在这里待着!”
徐景快步离开,去往高楼。
外人听不到老祖宗的声音,可是她要将近况告诉老祖宗,必须要开口说话,赶走工部侍郎不妥,也只有她自己出去找没人的地方。
“修路是怎么回事?”
不出所料,老祖宗果然问到工部侍郎,徐景立即将道路损坏的事情说出来,并附上自己的考虑,以免被骂。
然而这回徐汇英是谨慎地骂:“国库紧张,你却在此时拨款做那无用之事,你要升天!”
徐景嗫嚅,反省自我,沈思半晌,好像是这个道理,修路似乎并不是要紧事,国库银两应当用在刀刃上,她立马惶惶地道歉。
“只是银两已经拨下,不好反悔,这该如何挽回!”徐景不想给老祖宗添麻烦。
徐汇英无奈地闭上眼睛,长叹一口气,摆手道:“罢了,罢了,你别再乱动,安心等着祭祀,我回去自己处理。”
“好……”
徐汇英揉揉眉心,“不提这事,这段时日里,你又做了什么,为何我身边辅政的王侯会是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