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封禅
账目上银子多了,可怎么用又成为大难题,原本各级官吏贪一贪,修补长安道路刚刚好,这下可好,银子翻出几倍,全部用完够呛。
各官员一合计,银子已经拨下来,没有送回国库的道理,索性用在别处,想办法用光,不然还要担个虚报款项的罪名。
修路用不完,那就从相关部分入手,排水,长安城的排水经历几朝,比他们爷爷的年纪还大,部分地方年久失修,上报朝廷也无人修缮。
工部侍郎道:“水排好,这是大工程。我记得有一名士沈道全最擅水排,前朝豫州八十城的水排都经过他手,唯一不好的地方便是用钱如流水,多受诟病,前朝皇帝也因为他遭到百姓唾骂,不如我们请他前来参详一二。”
底下的工部司郎中犹豫道:“可圣上不同意请沈道全如何是好?沈道全毕竟声名不好,圣上恐生疑虑。”
工部官员确实对皇帝暗暗逼迫他们补款有所不满,但也不是嫌命长,在明面上和皇帝对着干。
工部侍郎想了下,擡手出策道:“这个好办,沈道全年事已高,他膝下有一孙女,名唤沈卓君,听闻也是聪慧过人,熟读《水经》,疏河排水之策信手拈来,我们可以假借沈卓君之名,请沈道全在背后答疑解惑,如此圣上便能接受了。”
工部官员各自看一眼对方,七嘴八舌地嗡嗡讨论半晌,全都点头表示赞同,“此举甚好,推举沈卓君,保不准还暗合圣上心意呢。”
至於会不会引起非议,招致骂声,不是他们这些人考虑在内的,拍板决策用沈家人的是圣上,要骂就是骂她,众人心理平衡多了。
商议过后,工部侍郎就去找徐景,给她推荐人才沈卓君,请她过来帮忙。
官员主动推荐女子还是头一遭,徐景新奇,心想只是帮工部出几个主意,敲定最终方案的还是工部侍郎等人,不会有大碍,於是答应他的请求,下令征召沈卓君来长安。
沈卓君接到旨意时头脑发懵,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说:“就沈家现在这个名声,圣上竟敢用我们,不怕御史弹劾,天下人生怨吗?”
沈道全吹胡子瞪眼,不满道:“这是说的什么话,好像我们沈家声名狼藉似的,圣上慧眼识珠,看中你的才华,岂能违抗!”
沈卓君讪讪道:“这不是人人都说,祖父您动辄改修沟渠,劳民伤财,前朝灭亡之因,祖父占三分嘛。”
沈道全冷哼一声,“目光短浅,此举功在千秋,哪是这些俗人能看明白的。不过那时候确实元气大伤,一直到现在才稍微缓过来,这次圣上征召你前去长安帮忙,莫要学我。”
“祖父放心,孙女有分寸的。再者说,工部未必会采纳我的意见,只当去长安游玩了。”沈卓君明白那些官员的骄傲自大,从来都是自视过高,不可能听从一个女子的安排。
沈卓君出发前往长安,皇帝请沈家人参与道路修缮事宜,这引起部分人不满,议论这是要蹈前朝厉帝亡国后尘。
这些议论倒是没传进徐景耳朵,宫里人都不敢说,徐景一无所知,按照计划前往地坛祭祀。
这日天气阴沈,云层厚重,低压压,遮天蔽日,徐景见此紧张的心绪缓解,她本来还害怕日光朗照,这几日不打雷下雨,这会儿乌云密布,叫她放心不少,说明正是互换的时机。
徐景坐在步辇上,等待雷电劈下,手心里全是汗水,滑溜溜的,擦掉很快又冒出,徐景心口狂跳。
祭祀整个流程走完,雾气弥漫,还有凉风吹过,但就是没有下雨,一点动静都没有,徐景只得按耐住性子,静静等候。
“陛下,该回宫了。”孟春来见皇帝迟迟不动,出声提醒。
徐景拖不下去,不情不愿地挪动步子,将最后的希望放在回程,她坐上步辇双手合十,默念道:“祈愿天公速降雷电,回归原位……”
队伍行进,徐景的心一点一点沈下去,到最后彻底没了希望。
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使得她和老祖宗互换,为什么地坛祭祀归途都没反应?
今日天气阴沈,并没有打雷,莫非问题是出在雷电身上,必须要被雷劈才能回去?那这难度也太大了!
徐景郁闷,坐在窗边,擡头望天,外面乌云未散,她不禁喃喃自语:“怎么还不打雷下雨……”
如果一直不能被雷劈,岂不是永远不能换回去?
徐景倏地挺直腰背,正襟危坐,这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不能逃避,等着互换的契机找自己,她要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