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节后我们从北平出师,我们不远千里南征至邯郸,算来已经将近半年了。虽然东昌之战我们损失大将张玉,夹河之战我们损失大将谭渊,但我们燕军是一支强大的队伍,面对强敌我们从未屈服。正是因为我方军队有顽强抵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我们才能在衡水打赢这次的粮道保卫战,但是据我判断,南军将领中盛庸多谋,平安善断,他们既然偷袭了我方粮道第一次不成功,必然会再偷袭第二次,为了永绝后患,我打算与我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谈判,不知再座的诸位将领中,有谁愿意担任谈判官出使南京?”
朱能、李彬、徐忠、房宽四位将领听完燕王朱棣的陈述之后,四人面面相觑,皆知此行凶险,恐怕难有将领愿意踊跃报名参加,虽说自古就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但作为外交官前往敌营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简直就是把自己的脑袋拴在裤腰带上,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朱棣的话说完以后,在座的诸将鸦雀无声,场面陷入一筹莫展的局面,突然指挥武胜打破沉默,站出来毛遂自荐。只见他朝朱棣抱拳一揖,然后说道:“末将武胜愿意担任使节进京谈判,保护我方粮道。”朱棣见武胜勇敢地站了出来,便允诺了他的提议,吩咐他择吉日起程出使南京,并勉励他速去速回。
指挥武胜遵守燕王朱棣的命令,收拾行装后快马加鞭的赶往南京,朝圣建文帝朱允炆。繁话休絮,武胜一路舟车劳顿,终于在九日之内赶到了京师。建文帝朱允炆接见了武胜,只见武胜对朱允炆力陈利弊,说道:“尊敬的皇上陛下,您的族叔燕王朱棣是为了清君侧诛杀奸臣才起兵靖难的,如今燕军被困在冀南邯郸,危如累卵,南军将领盛庸、平安却不厌其烦地骚扰燕军从北平至邯郸的粮道,一旦粮道被截断,无异于釜底抽薪,燕军恐将弹尽粮绝,危在旦夕。陛下作为仁义之君,一定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吧!所以微臣请求陛下看在叔侄之情的情分上,发出一道圣旨,禁止真定的平安和德州的盛庸再侵扰粮道,求陛下放燕军一条生路吧!”
朱允炆听完武胜的陈述,被武胜煽情的话语所感动,觉得自己确实应该放自己的四叔燕王朱棣一码,而不该将其赶尽杀绝,但朱允炆生性优柔寡断,军机大事自己一时作不了主,于是命人把自己的智囊齐泰和黄子澄邀请过来,商量应对之策。
兵部尚书齐泰听完武胜讲述的前因后果后,对朱允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尊敬的皇上,您乃万乘之躯,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见解,千万不要被一些纸短情长的话语所蛊惑。燕王朱棣虽然是您的族叔,可是他发兵靖难如同谋反,微臣早已向皇上提出了削藩之策,如今燕王朱棣被困邯郸命悬一线,正是我们发动削藩的好时机。皇上,您不仅不应该禁止盛庸和平安侵扰燕军的粮道,反而应该鼓励南军尽快斩断燕军粮道,并争取早日取下燕王朱棣的首级。”
翰林学士黄子澄听完齐泰的谏言,深表赞同地对朱允炆说道:“尊敬的皇上,微臣认为兵部尚书齐泰所言极是,指挥武胜前来游说皇上禁止南军侵扰燕军的粮道,实属大逆不道,助纣为虐,按律当斩。”
建文帝朱允炆听完齐泰和黄子澄的意见,终于找到了主心骨,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武胜居然胆敢为自己的政敌燕王朱棣求情,真是狼子野心”。朱允炆想明白了这点,顿感恼羞成怒,下令将武胜关进诏狱,择日处斩。
武胜被建文帝朱允炆关押入狱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燕王朱棣这里,朱棣于是找来诸将商讨应对之策。只见朱棣对众人说道:“指挥武胜出使南京谈判,已被建文帝朱允炆关进监狱,看来通过和谈手段保护我方粮道这个办法已经没法实现了,不知在座的诸位将领,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大将朱能率先站出来发言:“建文帝朱允炆竟敢把我方外交官武胜关进监狱,他简直太不把我们燕军放在眼里了。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我们必须采取强劲的打击报复手段,让朱允炆后悔关押武胜的决定。”
朱棣赞同朱能的看法,但采用什么报复手段还值得商榷,朱棣于是再次问诸将道:“武胜前往南京和谈的方案既然已经失败,我们的粮道必然遭到盛庸和平安军的威胁,不知在座的诸将有什么办法能够保护我方粮道?”
大将徐忠略微思考了一会儿,想出了一个计策,于是对朱棣说道:“主公,末将有一个看法,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分析南军的布局,盛庸军和平安军恰好驻扎在我方粮道的两侧,但反过来想,我方军队何尝不是驻扎在盛庸军和平安军到南京的这条敌方的粮道上。既然南军想通过斩断我方粮道,使我方弹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