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回头,见到罗令妤端着一碗汤水,神色诧异地站在帐门口。
公主掩饰的仓促动作,不足以消灭帐中的证据。罗令妤拧眉,笑意收起,脸若冰霜,看向陆昀。陆昀平静的:“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罗令妤眼冒怒火,冷笑一声,一下子摔了手中碗,她转身就走。临去前,她愤怒地瞪一眼公主,气得发抖,却没做什么。女郎掀帘而走,陆昀看也不看周边,擡步就追了出去。陆昀急声:“令妤,听我解释!”
帐帘掀了又落,冷风吹来,遥遥听到外头男女的吵声,火气甚大。而空落落的帐中,眼泪一滴滴掉落,北国公主沈默地穿好衣裳。那两人竟都无视自己,北国公主暗恨至极,抖得更加厉害。从未受过这般侮辱!
……
北国公主踏入南阳府军营的第一步,北国公主诱惑陆昀的那一次,两国之间的历史也向前推了一步。在整个大时代的缩影下,少人能从这一刻便看到命运的轨迹。南阳这边做不到,千里之外的建业城中,陆二郎却凭借自己的梦,窥到了某些痕迹。
白日北国公主入南阳军营,当夜,陆二郎便做起了梦。他在这个梦中,终于看到了害死三弟的那个原因。
北国派出了使臣团,与南国交易并谈判。北国使臣团入建业,因陆三郎的提前泄密,谈判不成,使臣团恼羞回国。但北国公主被南国皇帝看中,入了皇帝的后宫。常年沈迷求仙问道的南国皇帝身上,总算多了些烟火气——皇帝他,偏宠这位北国公主。
太后的意志都不足以抵抗。
而随着南北两国继续交战,南阳大胜后,双方正式谈判,南国皇帝凭着对这位北国公主的喜爱,大肆让利。朝廷不再给予南阳补给,要求南阳撤兵,陆三郎回都。陆三郎上书言局势不稳,不可回都。北国公主建言杀了陆三郎,南国皇帝犹疑。
朝廷分为两派,大部分人都要求陆三郎丶魏将军回建业。且按照谈判,南国皇帝有将汝阳丶南阳丶颍川几相邻郡送给北国,以换两国百年和平的意思。世家支持朝廷,因世家并不愿再出钱供养军队。大声音中,连陆家也认为陆三郎回来不错。何必在南阳那烂摊子上耽误?
满朝上下,只凭陆三郎一手书,只有陈王据理力争,说南阳情况不稳,希望多给陆昀一段时间。
但是无兵马丶无粮草,陈王孤身一人,即便百般周旋,却因并不知南阳具体情况,只凭着多年好友间的默契去支持陆昀……他难逆大局。要到陆昀死了,陆二郎才会后悔无比,陆家后悔无比,早知那时候,不该逼陆昀回来,应该支持他留下。
北国公主未曾再进言,但弃局已定。
只是梦中的陆二郎魂魄游离间,看到北国使臣聚在一起,看到北国公主面上那若有若无的笑意丶恨意……他模糊地想到,南阳一定还有什么,给了北国公主这样的信心,这位公主说不定知道陆昀不肯回建业的缘故。
陆二郎惶惶地想:这是为什么?这位公主哪来的恨意?陆三郎哪里得罪了她?
世间的仇恨多的是缘故不深,私心甚重。有时候只因为那人没有多看她一眼,恨意便如洪涛般,汹涌成灾。便想着:既不知我的好,不给我留情,那何妨去死?
第96章
次日,下了很大决心,北国公主才愿意出门。
到底是公主,即便独处时心里何等恨恼自觉不堪,面对外人时,北国公主仍是骄傲冷艳的。公主他们不和军营中的军士同吃同住,中午用膳乃另开一竈。恰恰罗令妤也不是军中人,她也另开一竈。
北国公主去用膳时,正好在尘土飞扬的校场外碰上与侍女同行的罗女郎。侍女提着食盒,罗女郎广袖裳,长罗裙,衣袂上许多系着的带子被风吹起,如此风流灵动。更兼女郎眉梢微蹙,眼中笼着氤氲烟霭,脸上神情柔弱动人……怎样一个我见犹怜的绝代佳人呀。
看到这女郎,北国公主掉头便想走,却不想罗令妤的美目已经扫到了她,隔着十几丈远就打了招呼。
走到近前的罗令妤依然满目清愁,与公主说话时也恹恹:“……这是我亲自做的午膳,去送给雪臣哥哥。”
北国公主一个没忍住:“……你们不吵了?”
昨晚隐约听到两人在外吵得天崩地裂啊。
罗令妤柔弱一笑。
她身后的侍女灵玉眼皮一跳,知道女郎又要开始了:她就说呢,刚才走路走的好好的,表小姐怎么突然神色一变,立即变得梨花照水一般楚楚可怜。原来表小姐是在这里等着啊。
而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