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的行踪记录。有意思的是,他每次出现在公众场合,都恰好与童伟的日程有所重合。”
“他一直在跟踪童伟,”沈安言若有所思地说,“不仅是为了寻找作案时机,更是在观察童伟的一举一动,为的就是创造出这件'完美'的艺术品。”
就在这时,杨飞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我查到李文山的最近行踪了,他买了一张去美国的机票,三小时后起飞。”
王力闻言,立即下达指令:“封锁机场!所有出口都要严密监控。杨飞,你带队去机场。胡冰语、沈安言,你们两个去李文山的住处搜查。”
众人迅速行动起来。沈安言和胡冰语驱车前往李文山位于市中心的豪华公寓。一路上,沈安言一直在思考着案件的细节。夜色中的街道显得格外寂静,只有路灯投下斑驳的光影。
“安言,你觉得周默真的打算逃去美国吗?”胡冰语一边开车一边问道。
沈安言摇了摇头:“我不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他肯定不会就这样离开。这场‘表演’还没有完成,他一定会等待最后的谢幕。”
“你是说……他还有别的计划?”
“对。”沈安言的声音有些低沉,“从他的作案手法来看,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童伟和安娜的死只是开始,他要让整个艺术界都看到这个真相。”
两人到达李文山的公寓时,整栋楼都笼罩在一片寂静中。她们小心翼翼地推开公寓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布置简洁但不失艺术气息的房间。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素描和油画,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厅正中央的一个巨大画架。
画架上覆盖着一块白色布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诡异。沈安言走近画架,轻轻掀开白布,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那是一幅巨大的拼贴画,由数百张照片和剪报拼接而成。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童伟剽窃年轻艺术家作品的证据,而这些碎片最终组成了一张巨大的人脸 - 正是童伟那张永远带着傲慢微笑的面容。
在画作的边缘,沈安言发现了一行小字:“真相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字迹笔锋凌厉,透着一股难以遏制的愤怒。
她正仔细端详着那幅拼贴画,胡冰语突然注意到画作后方有一道微弱的光线。于是两人小心翼翼地绕到画作背后,竟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暗门。
推开暗门,一个秘密工作室展现在她们面前。工作室的墙上贴满了童伟、安娜还有其他知名艺术人的照片,每张照片上都用红笔画着诡异的符号。工作台上散落着各种雕刻工具和医疗器械,还有一些未完成的石膏模型。
“这些模型……”胡冰语拿起一个仔细观察,“好像是在模拟制作《沉睡的维纳斯》的过程。”
沈安言点点头:“周默一定在这里反复练习了很多次,为的就是创造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忽然间,她的目光扫过工作台,被一本破旧的日记本吸引。
第132章 拍卖会(七) 深入核心
翻开日记本, 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周默在艺术学院读书时期的心路历程:
“2009年9月15日:今天终于完成了《失明者之舞》的最后一个雕像。这组作品凝聚了我对艺术的全部理解和感悟。童老师看了之后给予很高的评价,说这是他见过最有灵魂的作品。我很高兴,但总觉得他看我的眼神有些奇怪……”
“2009年12月3日:不敢相信, 在今天的展览上, 我看到了《失明者之舞》。但署名却是童伟。当我质问他时, 他只是冷笑着说:‘年轻人, 在艺术界,有些潜规则你必须学会接受。’那一刻,我仿佛真的成了作品中的失明者,被黑暗吞噬……”
随着日期推进,文字越发悲痛阴郁:
“2010年10月20日:今天又一个学弟的作品被童伟据为己有。林雯劝我不要冲动,说要用理性的方式维权。但我看到那些被扼杀的梦想, 如何能保持平静?艺术本该是光明的,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
“2012年5月12日:林雯自杀了。就在她即将揭露真相的前夜。安娜说这只是意外,但我知道真相。那些人用最卑劣的手段,夺走了最纯粹的灵魂。林雯, 对不起, 我没能保护好你……”
沈安言继续往后翻阅, 日记的最后几页记录了周默最黑暗的时期:
“2013年3月8日:那场意外改变了我的容貌,也改变了我的人生。当硫酸泼在脸上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一个真相:在这个扭曲的艺术圈里,丑陋的不是我的脸, 而是那些披着优雅外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