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举贤很重要
我们都是少年郎,来自四面八方,为了同一个梦想,聚集到了寿寿身旁。
============
嘉和元年夏,黄河大水,三辅周边暴雨一个多月,勃海丶清河丶濮阳丶信都丶济南各郡洪灾泛滥,灌溢三十馀处县邑,淹没十万馀顷良田,损坏五万馀所官民的房屋,因灾害而受影响的百姓多达八万户。水灾之后,百姓流离失所,疾病盛行,半道上饿死的就上千。
朝廷随后开仓赈民,抚恤百姓,尹寿安也下诏免去受灾地区一半的田租赋税。这时候,丞相大人也上奏,天降灾害,罪在己身,故而引咎辞职。
要说这大尹王朝的百官之中,最倒霉最凄惨的高危职业,其实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言官,不是征战沙场的将军,而是管家婆——丞相大人。除了名字好听外,根本就没有啥特别的福利待遇,每天还得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皇帝分忧解难,遇上啥大的自然灾害,第一个当出头鸟的就是他们。
但凡遇上重大天谴,皇帝就得立马写罪己诏,然后素衣赤足到天坛去跪三天,告罪上天,以求天帝息怒,赐天下一个风调雨顺,富足平安。而皇帝不能辞职呀,所以就只有丞相大人来当炮灰,表示自己管理无能,引咎辞职。
因此,这大尹王朝的丞相,从太祖开始,就一直像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只说先帝时候,丞相就多达十个之多,病死的两个,犯错了被先帝贬职的三个,自己引咎内退的就有四个,而唯一一个平安当了三年丞相还无病无灾丶得以善终的,便是沈老太师了。所以说啊,大尹王朝的丞相真是可怜,连最起码的失业保险都没有。
到了尹寿安这里,一直勤勉的丞相大人也终于要辞职了。老丞相欢天喜地地从继续翻白眼的户部尚书那里领了养老津贴,就甩甩手离开了朝堂,于是,剩下的事便是,谁来当这个收拾烂摊子的倒霉丞相?
六部的人互相推诿,生怕这个烫手山芋落到自己头上。三公九卿一个个装睡看天,对尹寿安丢过来的求助眼神只做视而不见。最后,百官一起喜滋滋地异口同声推荐了伟大英明少年英俊的太傅大人——苏江左继任为相,然后便竞相在一片恭喜声中愉悦地退朝了。
苏江左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遵照惯例,诏令各郡国举荐贤良文学和孝廉,为中央输送优秀人才。但是,这一本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举措,却因为京兆尹此番推荐的人选引发了朝堂一阵不小的骚动。
所谓举贤良文学和举孝廉,就是大尹王朝选拔官吏的主要科目之一,它是在常规的春闱丶秋闱两场考试取士之外,增设的一种类似恩科考试的察举制度,一般在新帝登基丶寿诞或者灾害之后进行,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孝廉,自然就是孝顺父母和廉洁刚正的意思,而贤良文学,顾名思义,自然就是要选拔最有品行最有才华的人了。
可是,这次京兆尹举荐的长安贤良文学代表却是——沈静之。
沈静之,男,二十岁。特长:斗鸡走狗。酒量:千杯不醉。文化程度:不学无术。家庭成分:高级干部。婚姻状况:未婚,但红颜知己无数。交友情况:狐朋狗友居多。家庭住址:长安叉叉坊沈老太师府邸。社会关系:贞妃娘娘的堂兄。
在看到最后一行小字时,所有人都“哦”的一声恍然大悟了,算了,裙带关系就裙带吧,就给这位国舅爷一个马马虎虎的挂名官职吧,也算有了正式工作。毕竟,皇上的大舅子整日里在教坊酒肆鬼混,也实在不像话。
谁料,等到各地举荐的贤良文学和孝廉汇集京城后,苏江左又组织他们进行了一场政论考试,然后,出乎意料的,苏江左批阅完答卷后,公布成绩的结果,沈静之居然进了前十名。
顿时,得到小道消息的百官沸腾了,收到内廷报告的御史台愤怒了,言官们又开始挽起袖子,昼夜加班写谏议弹劾尹寿安和——沈静姝。因为,所有人,包括尹寿安和沈静姝,甚至是沈静之本人都不敢相信,他竟然能入围前十。大家一致认为,肯定是尹寿安或者沈静姝给沈静之泄题了,这是令人发指的红果果作弊呀,是对天下读书人的极大不公,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定要坚决地抗议!静坐!示威!
御书房里。尹寿安正和沈静姝一起,激动地翻阅着堆如山高的谏议书。
这个喊:“姝姝快看,这里提到你的名字了,骂你是奸妃误国,妲己在世,褒姒乱政!”
那个叫:“哇,真的啊,我这样就算奸妃了?我还什么都没有干呢。”
“咦,姝姝,不是你给你堂哥漏的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