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卖凉糕的,光凭这新鲜劲就有不老少客人来买,这要是一断,下次再去,说不定已经有另外的摊子卖那凉糕了。
柳萍见丁宝珠脸上有些不愿意,好声劝道:
“珠儿,你乖些吧,好不容易将这事儿顺利接下去了,可不能再出什么岔子了,到时候娘给你做好吃的。”
听闻这话,丁宝珠只觉得有一种之后要被看管在家的感觉,计划赶不上变化,她也只能答应了。
从杏花树上得到的那些花瓣,她原本是想做杏花茶换换口味的,现在也只能成自用的了。
她用那些洗净的花瓣做了杏花饼,而虽说她目前在家,却也要忙活。
柳萍一会儿让她试新衣,一会儿试新鞋,一会儿又去检查嫁妆的数量,就好像是她自己要出嫁一样,丁宝珠却啃着杏花饼不言语。
在这期间,甚至还有人找到了丁家,在门口晃悠着踮脚看,仿佛在寻找什么似的。
结果一问,都是来找丁宝珠的。
原来在那之后,丁宝珠就没出去卖过凉糕了。
只有一日,人们还觉得仅是那天不出摊,可接着两三日过去了,有些想吃凉糕的人就少许坐不住了。
特别是一些住在象山村的人,虽然听说过丁宝珠的名声,可那不关凉糕的事情,也就不由自主来到了丁家。
丁宝珠解释了原因,有的人道了恭喜,有的人觉得遗憾,还有人偷偷告诉她,如今道儿上果然也有别人开始卖凉糕了。
只是那凉糕做的粗糙,也没有丁宝珠摊上的新意多,所以纵使有人买,终究不火爆。
尤其是那抹茶红豆馅儿的,喜爱的人现下也格外喜爱,然而其他人完全复刻不出来那味道。
他们遗憾,丁宝珠就更感到遗憾了。
看来只能等出嫁后,再瞧瞧有什么机会。
第24章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时间一霎而过,转眼就到了迎亲的前一日。
丁宏柳萍喊上了丁绍姚丹,带着一个箱笼去了徐家暖房。
铺床挂帐,摆设器具,也几乎都是丁宝珠的嫁妆,不在话下。
直到了傍晚,柳萍又去灶房做饭,好听点的,就说是出阁喜宴,预示着准新娘即将要出嫁了。
桌椅放置在院子里,纵然丁宝珠向来与丁进蒋氏,和大房不和睦,但也不能单独落下他们。
何况前者马上也要嫁出去了,那彩礼也厚,是以这一顿,似乎暂且忘了先前所有的不愉快,也坐到一块儿去了。
桌上很快就摆了菜出来:
腊肉炒的香菇、蒜蓉拌的香麦菜、笋子炒的面筋、葱烧的豆腐、摊鸡子、煎火腿、一尾鲜炖鱼,还有一大碗碧蒿咸肉滚汤,各个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按理说这出阁喜宴还能请亲友来,只是原主的人缘貌似不怎么样,丁宝珠来到这也不想多做什么,就一家人围着吃完这一顿小席也完了。
那蒋氏和大房的吴棠表情轻松,作为长辈嘱咐了丁宝珠几句,也就不再讲什么了。
后者感觉,这可能是原主头一次和她俩这么和谐。
吃过饭各自回屋,柳萍又喊她去,似乎要悄悄摸摸地对她再说些什么,结果丁宝珠一听,原来是洞房花烛夜时会发生的那些事情。
这事儿她虽说没经验,但肯定比一般的黄花闺女熟悉,可对上柳萍,她也只能装作一副初次了解的模样了。
又过了一夜,但那婚礼是傍晚时分才开始,就算徐家来迎亲,怎么也要日夕之时才会来——夫家那也要做准备呢。
这又没什么娱乐设备,丁宝珠等得百无聊赖,好不容易等到了时辰,那柳萍姚丹又开始把她当成个娃娃一样地收拾打扮起来。
妯娌俩意见不一,让她耳边聒噪得不行,还是她提出应该由自己这个准新娘来决定,才使她们停下来。
柳萍满意道:
“我姑娘今儿真漂亮!”
“都说新娘子在出嫁那天是最漂亮的,二嫂和我不都经历过?”
姚丹在一旁捂嘴笑着,她继而又看着丁宝珠梳好的头发,突然说道:
“不过我总感觉好像少了点啥……二嫂,你觉得呢?”
“这……是哪里?”
柳萍疑惑问。
“二嫂,你没给大侄女儿置办点首饰吗?”
姚丹问着:
“这头上光溜溜的,也不好看啊。”
柳萍叹道:
“这不是给她补嫁妆去了,也没多余的银钱去置办了么,首饰是好的,可咋也得让珠儿多有些私房,到了夫家才能有底气。”
就在这时,那门外又进来了人,原来是丁宝珍和丁宝琴,后者手里还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