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讨论了一番,就又从手上提上了一个酒坛子来,笑着问:
“娘子,咱们外出去踏青,正好缺酒水。”
“只是这道儿上的摊贩,卖的都是千篇一律的酒,唯独你这桃花酿听着就雅致,也不知是什么样子的?”
丁宝珠拿着一根酒提子,听后立马舀了一勺酒出来,笑道:
“客人您看,这是我新酿的,不仅颜色好看,味道醇,还有独属于桃花的气味呢。”
“好啊,恰巧如今桃花还没有完全凋零,有这桃花酿饮倒是应景,不如我们这回就用这个吧!”
旁边有人提议着,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那领头的人便点头答应,又对丁宝珠说道:
“那娘子就帮我打满这个坛子吧!”
“好嘞。”
丁宝珠不停舀着酒盛进那坛子里,好像一勺勺舀的都是金子。
要知道这酒可以说是价钱最贵的饮品了,连之前的茶水也比不上。
毕竟酒是需要粮食来酿的,寻常人家能每日餐餐吃饱就不错了,哪里有多余粮食来酿酒?
恐怕这道儿上专门摆摊卖酒的也不多,就给了她这个机会。
又是正巧,放满了那一个酒坛子,丁宝珠手头里的桃花酿就卖完了。
她心里一估算,送上那坛子,笑道:
“客人,这坛子酒有个一斤了,算你三十文钱,如何?”
“可以,你这还有什么能配酒的点心么?”
那人只提了一句,丁宝珠就立即再度介绍起自己摊上的吃食来。
见他带来的人多,她特意把青团按照方才那样的全家福捆绑销售,于是又卖出了两套。
收了整整几十大钱,丁宝珠送走客人,又抬手抹了抹额,喜笑颜开。
这酒水果然收益喜人,也怪不得她那个从没有见过的大姑,据说如今的生活过得非常滋润。
这些还是她从柳萍那听的,原主那大姑姑是蒋氏唯一的闺女,因着已经有了三个好大儿,所以对这闺女也是比较百依百顺的,到了该出嫁的年纪,更是亲手给她说了亲事,嫁了邻村的一个酿酒户。
后来不知怎么,那夫家把生意又慢慢做去了镇上,最后竟是搬去了县城做生意,只有过年时才会偶尔回娘家拜年,这导致蒋氏每逢生人,就说自己有个带着富贵命的好女儿。
但原主也没见过那大姑几面,就别说是丁宝珠了,连记忆里都是模糊的。
可这么一想,这酿酒也确实赚钱,以后再摆摊做吃食,就算没有酒水,那饮品也是不能落下的。
徐晔数了钱收进荷包,见那荷包愈发鼓起来了,不知想起什么,突然道:
“刚刚那些人,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哦?”
此刻也是巳时几刻了,原本这时应该是红日当照,可在清明时节却多了几分朦胧的薄雾,四周凉飕飕的。
虽说时辰在一天内还早,可他们早早过来开始售卖,已经卖了不少出去,也就忙活到现在,丁宝珠倒是想听听别人说说话了。
第48章 咸甜永动机
徐晔见她好奇地望过来, 顿了顿便说道:
“要是我没记错,刚刚那个买酒的人,貌似是邻村村塾的先生。”
他说到这, 又问:
“你家里不是有去那村塾读书的吗?你不清楚?”
丁宝珠摇摇头道:
“那也是他去读书,又不是我, 我家里又没去读书的。”
她说的家单独指的是二房, 二房没有儿子, 而他们是不会让女儿家去村塾的。
不过真的要去那村塾, 所需的耗费也不会少,况且是持续性的, 可能几年都没有回报, 家里没有条件的,就更不会考虑了。
不过村塾的束脩不贵,几条肉干就够了,贵的是之后的笔墨纸砚书,还有生活路费,不然就连徐家都能去。
但徐家就徐晔这么一个儿子,天生就是要跟着徐翊做猎户的,自然没有要去读书的念头。
丁宝珠这才想起, 那邻村名为元烁村,有着几个村庄附近唯一一座村塾。
最近那里面的学生,大抵都和丁笙那样上路去考试了, 又是过节,这村塾里的老师也出来踏春了。
徐晔讪讪地闭了嘴, 接着去做一个安静的收银机。
丁宝珠则是接着叫卖, 没过一会儿,她就又碰上了熟人。
原来是那群纺庄上的姑娘也出来逛了, 这其中还有丁宝珍和丁宝琴。
逛着逛着,自然就看到了丁宝珠的摊子。
现在她摊子上的那抹茶红豆凉糕,在她们之间是无人不知的程度,全因那清苦微甘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