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说道:“本宫身为国母,理应阻止他们兄弟自杀残杀,将太子引回正道,本宫当奏知皇上,为云王作主。”
乐萍大喜道:“如此说来,有劳皇后娘娘了。”
福宁殿中,赵佶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大为震怒,太子是国之根本,不能轻易废黜,但他失德败行,就另作别论了。他盛怒之下,传来了赵桓。
赵桓迷恋李紫瑕的美色,不惜颠倒黑白,欲将赵云桦置于死地。他一念之差,险些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幸而大错尚未铸成,虽己落人口柄,但仍留有退路。他惶恐不安地来到了福宁殿,叩见了赵佶。
赵佶龙颜大怒,赵氏血脉历朝都是人丁单薄,当中就有神宗皇帝是过继的宗室,赵桓与赵云桦虽非一母所生,却是同年同月同日所出生的兄弟,都是他赵佶的血脉,赵桓竟然贪图美色,避轻就重,将赵云桦定罪,欲除之而后快,怎能不令他这个父亲震怒?
赵桓道:“儿臣也只是一时胡凃,才会做出如此错事,都怪朱拱之从旁误导,儿臣才会方寸大乱。”
赵佶道:“君臣乃是五伦之首,君不看臣妻,父不夺子爱,兄弟妯娌之间更要和睦共处,相互尊重,朋友妻尚且不可欺,更何况是你皇兄的嫡妃?你如此美恋美色,加害于兄弟,这大宋江山又如何能交给你?”
赵桓大惊失色地道:“父皇息怒,儿臣再也不敢了。”
赵佶道:“你犯了如此大的过错,实在难以担当重任,从明天开始,你就不用监国了。”
赵桓惊惶万分,连忙跪了下来道:“儿臣真的知错了,请父皇收回成命。”
内侍走了入来道:“启禀皇上,左相太宰白时中大人求见。”
赵佶摆手道:“宣!”
白时中整理了衣冠,步入了福宁殿,拜见了赵佶,他正是为云王赵云桦一案而来的。他所奏此事疑点重重,请赵佶定夺。赵佶下旨此案不必再审,云王无罪释放。
白时中道:“微臣还有一事启奏,太子固然有错,却是国之根本,轻则动摇国本,重则惹起战祸,现在正值多事之秋,倘若轻言废黜,另立储君,恐怕会引起朝野之争,天下大乱,请皇上念在他年少轻狂,看在先后的份上,对太子妄开一面,从轻发落。”
赵佶与赵桓的生母王氏夫妻缘短,她年仅二十五岁就病逝,只留下太子赵桓和己经出嫁了的崇国公主,赵佶一生都对王氏怀有深深的歉意,当下依白时中之意,对赵桓从轻发落。
赵佶道:“太子听旨。”
赵桓连忙跪下道:“儿臣听旨。”
赵佶道:“太子不顾纲理伦常,幸喜仍未铸成大错,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罚在东宫闭门思过,如有再犯,定必废黜。”
赵桓道:“儿臣谢旨龙恩。”
白时中捊须笑道:“皇上英命,此乃大宋之福,微臣告退。”
赵佶连忙摆了摆手,赵桓与白时中一同退出了福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