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辽降将郭药师在燕京被萧干大败之后,童贯为掩饰罪行,大夸其词,巧舌如簧,竟然将败仗说成了胜仗。因此郭药师不仅没有受到责罚,反而被朝廷拜为武泰军节度使,即将赴燕山府上任,实在太出乎人意料之中了。
郭药师受宠若惊,应诏在御花园的延春殿中拜见了赵佶,跪拜在金阶之下,哭着对赵佶道:“臣在辽时,闻赵皇如在天上,没想到今日得见龙颜,实乃三生之幸。”
赵佶完全受到了童贯等臣的蒙蔽,还信以为真,还在延春殿前称赞郭药师作战英勇,决定将燕山府的守护重责托付给了郭药师,郭药师不动声色,恭恭敬敬地承诺了下来。君臣两人闲聊了半天之后,赵佶为了减消疑虑,又试探要郭药师带兵前往夹山擒获耶律延禧,以绝燕人的最后期望。
郭药师闻言大吃一惊,连忙跪在了金阶前,说耶律延禧是他的旧主,因国破家亡才会败走夹山,赵佶若是下令他做其他事,他决不敢堆辞,但若要与旧主为敌,又怎能再忠心于大宋朝廷?讨伐耶律延禧之事,应该交给别人去做,他还假装作悲伤,声音哽咽,泪如雨下。
赵佶见郭药师如此忠心耿耿,就没有下令他去讨伐夹山了,他也认为这是一个忠臣应有的品德。赵佶被郭药师的赤胆忠心所感动,忘情地脱下了自己身上所穿的龙袍,披在了郭药师的身上,还赐给了他两个金盆和几个美貌的姬妾,对他无比恩重。
群臣多是趋炎赴势之辈,见到郭药师如此得宠,都争着巴结于他,沦番设宴为他饯行,见到群臣如此巴结自己,郭药师更加有恃无恐了。
赵佶如此器重郭药师,如此格外施恩,若是旁人,定然感恩戴德,然而郭药师却是风吹墙头草,来到了燕山府上任之后,他的所作所为却令大宋朝廷失望至极。
自从张觉事件之后,田产落空,常胜军的军需供应出现了问题。面对军需缺口,郭药师并不是约束自己的军队以回报朝廷,而是凭借着赵佶的宠幸,不受知府王安中的节制,纵容部下,以军需不足为借口,横行乡里,为害一方。
恰巧赶上春耕的季节,郭药师派兵入村,将农户所剩无多的口粮统统上缴,仅留下春耕的谷种,燕京府百姓怨声载道,被迫嚼草根树皮,挖野菜冲饥,过着三餐不继的日子。
郭药师见军资充足,又起了色心,他身边姬妾成群,却尤未知足,只要见到街头有艳丽的少女经过,不论她是否有丈夫,还是未出阁的大姑娘,都拉入军营中寻欢作乐。被抢之妇人多数不甘受辱,死在军营中不计其数。
百姓们投诉无门,只得向燕山府衙申寃,弄得王安中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如实地上报了朝廷。在太师童贯的施庒之下,郭药师才稍为收敛了一些,不敢再如此明目张胆。但他残害无辜少女之事,却久久未能结案,官官相护,王安中也不敢适次,只能不了了之。
更加令赵佶失望的是郭药师竟以不忘旧主子才能忠于新主子为借口,始终不肯改变常胜军的辽国装束。
赵云桦也知政局有变,多次上燕山府巡视,郭药师非常狡猾,与王安中窜通连成了一气,安排了种种假象,聪慧过人的赵云桦竟然找不出他的任何把柄,无法将他定罪。当赵云桦质问郭药师常胜军为何不穿汉军服饰,郭药师却奴颜婢膝地笑说他也是辽国的驸马,也理应以天祚帝为尊,不穿汉服,也不能否定他对大宋的忠心。赵云桦却认为郭药师太过狡诈,立即上书朝廷,否认了常胜军对朝廷的忠诚。
然而赵佶却绝对相信郭药师的忠诚,并不将赵云桦的奏折放在心上。朝廷中又多数人排斥赵云桦,纷纷说他是大辽的驸马,不应参预国事。赵佶迫于无奈,在群臣的抗议之下,赵佶只得以赵云桦是辽国驸马为理由,不能再干涉朝政,并将己经软禁了多时的赵桓从东宫放出,让赵桓继续监国,又下旨不让云王参政,将他孤立在苏州封地。
燕山府的流言蜚语越传越远,很快就传到了东京。赵佶也开始怀疑了郭药师的忠诚,下旨常胜军换上汉军服饰。
郭药师却上书朝廷,说赵佶金口玉言,岂能失信于天下。既然肯定了他的忠诚,就不应否定他的忠诚行为。
赵佶只得收回成命,但号称忠于大宋朝廷的军队竟然不穿宋朝样式的军装,赵佶始终耿耿于怀。他至今仍然没有弄明白,忠于大辽的降将是否也忠于大宋,常胜军是忠于天祚帝还是忠于他宋徽宗。曾经对郭药师的忠诚赞赏的赵佶,此刻心中也画上了问号。
阴险狡黠的郭药师,在燕山府为所欲为的同时,也懂得曲意逢迎朝中的权贵,尤其是发生了张觉事件之后,郭药师己经对大宋朝廷彻底失望,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