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玩宋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勤王之师

第二百三十三章 勤王之师

议和条件总算是谈好了,但要做起来就相当困难了。京城再富,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凑出几百几千万的金银也是做不到的。上自皇帝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无论是自愿交出,还是被逼强收,开封城内闹了个鸡飞狗跳。眼看限期将至,也只凑足了金银几十百万两,即使后来加上象牙、珠宝等宫廷珍玩,也远远满足不了金军的要求。

二月十八日,宋朝各地勤王兵碌续而到。

二月二十日,朝廷第一次下旨催缴金银。完颜宗望率领大队人马围困京城,金军喊杀声连天,情况非常危急,朝廷为宗社生灵,遣使议和,纳金银以结盟好。但到如今所收到的金银,包括宗庙、宫禁内的乘舆服饰等物,金只得三十余万两,银一千二百万两。完颜宗望因纳金银数不足,仍然不肯撒军,并再次传话说,恐士卒因犒赏不均产生怨恨,私下进城劫掠。

在朝廷催缴金银的同时,河北路到置使种师道和京畿等路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分别率泾原、秦凤两路劲旅抵达京城。二十万宋军云集在开封城外,直逼向完颜宗望的大营。

种师道是朝廷最器重的西北名将,文滔武略,德高望重,朝廷众臣称其为“老种”。在勤王的路上,种师道为了打击完颜宗望的信心,夸大其词,虚张声势,一路宣称“种少保领兵百万勤王”。到达京城后,种师道的大军又在京城西面汴水南岸,紧逼金营扎寨,犹如天兵天将从天而降,阵容强大,威慑金军。完颜宗望见宋军声势浩大,不知底细,果然收敛了锋芒,不敢再如此飞扬跋扈了。

赵桓正苦于金银搜刮不足,唯恐金国问罪,看见了援兵赶到,心中不由大喜,如获救命符,连忙召钟师道进宫问话。

李邦彦惧金人如虎,担心耿直的种师道会坏了和议大事,特意在种师道进城前派人传话道:“与金人和议一事已定,敢言战者灭族。”

月上中天,透过御园中的花树,铺洒了一地银白的光芒。凛凛夜风吹来,殿前的几株垂柳沙沙作响,随风飞舞,仿如舞姬的小蛮腰。

李邦彦一路上忧心忡忡,心神不宁,正为金银不足之事而忧烦,与他同行的种师道却气定神闲,胸有成竹,一点儿也不畏惧完颜宗望的大军。两人各怀心事,一同到福宁殿觐见赵桓。

种师道刚进殿门,还未来得及跪拜,赵桓就迫不及待地开口道:“朕久盼卿来,可终于把卿给盼来了,途中跋涉不易吧?”

种师道闻言急忙跪倒在地,他初次面圣,百感交集,也不知是惊是喜,自愧救驾来迟,连声向赵桓谢罪。

赵桓赶紧让种师道平身,赐座后马上开门见山地问道:“国事艰难,金人兵临城下,卿以为如何御之?”

种师道斟酌再三,说道:“臣以为讲和非计也,京师周围四十里,以金人目前的兵力来看,根本围不过来。何况城墙高十多丈,粮食充足无忧,也不怕敌人来攻。只要我军严阵以待,待春分过后,我勤王之师大至之日,就是金兵陷入困境之时。不过,既与讲和,也不可毁约。金银不足,应向金军讲明,请完颜宗望先退师,容后再补。如果完颜宗望不肯退兵,我军也不怕开战,只是割地一事,因有祖宗陵寝在,恐怕不妥。”

种师道的话中既主张“讲和非计”,又明确“不可毁约”,实在是煞费苦心了。种师道对京城的安全分析得十分具体,赵桓顿时龙颜大悦,他终于对自身安全有了点底,悬下了心头大石,并对种师道寄以厚望,为了慎重起见,赵桓又下令种师道和李邦彦一同前往政事堂与群臣共商京城防御大计。

李邦彦与种师道退出了福宁殿来到了政事堂,两人政见不同,一个主和,一个主战,格格不入,在路上仍然争执不休。没有了赵桓在旁,气氛缓和了一些。

种师道劈头质问道:“我军在西土,首次进京师,不知京城如此高大坚固,防御也十分完备。既然如此,当初为什么那么急于议和?不是太轻率了吗?”

李邦彦道:“当时城中兵力实在不足,不得己才只好议和。”

种师道反驳道:“自古以来,战与守就是两回事,兵力不足以战,不一定就不可以守。京师之民虽不能战,但只要有粮食,守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怎么说兵力不足呢?”

李邦彦自知理亏,就狡辩道:“本官素不习武事,没想到这些。”

种师道依然不依不饶地追问道:“就算大人不习武事,难道古往今来关于大敌来临之时要坚壁清野的事情也没有听说过吗?为什么不在金军来之前,将城外的居民及牧畜等迁入城内?像现在这样将居民及牲畜留在城外,供金军役用,又是为什么?”

李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