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玩宋 > 第二百七十三章 坐井观天

第二百七十三章 坐井观天

在五国城的枯井中,徽、钦二帝日夜苦盼,却始终盼不到南回故国的佳音。

赵佶心情苦闷,仰头而望,看着只有井口大的苍天,长叹了一声,吟道:

“彻夜西风感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望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此乃他被囚韩州时所作的《在北题壁》一诗,诗中充满了他怀缅故国的凄凉心境。他的一生,只悔恨于江山社稷都为奸臣所误,丝毫没有追究到是他自己的昏庸奢侈所导致国破家亡,被沦为阶下囚之过。

赵桓道:“父皇,你又在悼念故国了?”

赵佶长叹道:“但不知南宋朝廷现在怎样了,曹勋回国己有两个月,为何仍然没有收到有关于南归的消息?朕回不去也就算了,可叹后宫佳丽和宗亲族女,她们沉沦在苦海之中,归国无望,相继而亡,误信奸臣,社稷不保,导致这靖康之耻,朕实是罪无可恕。”

赵桓道:“但愿早日议和成功,令她们能重见天日,九弟一定会设法救我们回朝的。”

一个声音冷冷传来道:“赵构无心抗金,你们回国之望终究难成。”

赵桓大吃了一惊道:“是谁在上面藏头露尾?”

一张英俊的面孔映在了井边,双眼深邃透澈,赵佶看得真切,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云王赵云桦。自从东京沦陷之后,赵桓再也没有见过赵云桦了,此刻在枯井下相见,不由热泪盈眶,湿透了前襟。

赵佶转悲为喜道:“桦儿,自从北迁之后,我们父子再也没有见过面了,你还好吗?”

赵云桦道:“儿臣一直都很想营救父皇和钦宗回朝,无奈势单力薄,无能为力,心中甚是惭愧。”

赵佶道:“曹勋可曾回国了?为何迟迟未见构儿有所行动?”

赵云桦轻叹了一声,告诉他们赵构己经变了,他害怕因此而失去皇位,根本无心抗金,更未想过要营救二帝回国。

赵桓苦笑道:“九弟多心了,他都已经是皇帝了,倘若能南归故国,朕不与他争江山便是了。”其实这都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倘若二帝回朝,赵构又该如何自处?赵构的精心筹划,犹如重锤般击碎了他们回国的痴梦。

只有赵云桦对江山社稷全无半点私心,才会多番前来相救,迎接二帝回朝,是他唯一的心愿,与自私自利的赵构相比,更见高风亮节。但这儿四周有重兵驻守,二帝不会武功,想逃出去谈何容易?但无论如何,他都要拼死一博。他不再多言,抛下了一条很粗的麻绳,直通到井底。

赵佶顿时大喜,先抓住粗绳,吃力地爬上了上去。继而,赵桓也爬了上来,在月光的照耀下,只见二帝衣行褴褛,满脸污垢,被金军折磨得已经不成人样了。赵云桦不由心一酸,与赵佶抱头痛哭了起来。

赵桓试泪道:“朕己沦落为阶下囚,难得皇兄还念骨肉亲情,冒死前来相救。”

赵云桦虎目含泪,拍拍他的肩膀道:“你虽然被金人废黜,但仍然是大宋的皇帝,彼此都是皇家之人,我们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兄弟,血浓于水,手足情深。只可惜赵构羽翼已丰,他不顾父子之情,兄弟之义,忠言逆言,屈斩忠良,只想坐稳龙椅,维持目前的江山,无视百姓的死活,也并非明君。”

赵桓不由悔恨交加,捶胸仰天长叹,只怪自己当初听信馋言,罢免了李纲,铸成大错,引来了靖康之变。没想到赵构也是一样,他并没有吸取赵桓的前车之鉴,仍然听信黄潜善、汪伯彦的馋言,罢免了李纲,还斩杀了陈东、欧阳澈俩人,朝野震动,金军又蠢蠢欲动,再次欲吞并南宋江山,他还不知醒悟。

赵云桦道:“赵构十分忌惮本王,又怕二帝回朝后与他争夺大宋江山,只怪当初一念之差,将他推上了皇位,错选了继位之人。”

杏花林中又映出了一张欺花赛月的玉貌,微寒的夜风吹起她那雪白的云裳,空气中飘散着阵阵兰麝之香,她像月光下的仙灵,犹如带露牡丹,出水芙蓉,满园的红杏被她的容光一迫,全然失去了艳丽之姿。她姗姗而至,衣带飘香,环珮叮当,不是别人,正是李紫瑕。

李紫瑕向二帝行了君臣大礼后,说道:“看守枯井的金军已经被臣媳制住了,事不易迟,请父皇和皇上尽快离开,众师兄正在前面接应。”

此刻夜深人静,正是金军警惕性最松懈的时候,“幻影双仙”悄悄带着徽、钦二帝,离开了杏林,在山林中与其余六侠相聚。

岂料百密终有一疏,被囚禁的宋朝官员中有一个名叫段恭的人,他是金军安插在二帝身边的眼线,段恭得知二帝逃离枯井的消息后,连忙向完颜宗望告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