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援拜别了李紫瑕、梁红玉、韩亮三人,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平江。
当甄援见到了赵云桦、张浚之时,忆起了李紫瑕的暗示,于是大胆地假传圣旨道:“下官曾在别宫见到高宗皇帝,高宗皇帝对下官道‘今日,张浚、吕颐浩必然会起兵,刘光世、韩世忠、张俊等必竭力相辅,叫他们一定要来。’”
赵云桦一听,就察觉到其中颇多蹊跷,漏洞百出。甄援只是一个小小的保义郎,如何这么容易就进入别宫见到赵构,得到赵构的信任,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办,并且没有圣旨,只是口头上传话。
张浚也觉得事有可疑,向赵云桦看了一眼,甄援虽假传圣旨,但这样的假圣旨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所以他们并不想拆穿这个谎言。
于是赵云桦并不去核实这圣旨的真伪,再三思量之后,又吩咐甄援再到张俊的军中再传“圣旨”。
甄援极有口才,善为说辞,又有云王赵云桦壮胆,在张俊军中添油加醋,再传“圣旨”。张俊和诸将听完了圣旨之后都以为赵构十分看重依望他们,盼望他们早日前来相救。这道假圣旨不仅将张俊军中原有的疑虑一扫而光,并且由此军心士气大振。
赵云桦见效果极好,和张浚再次商议,又再派甄援到常熟韩世忠的水军中三传“圣旨”。
韩世忠听到了王渊被杀,赵构禅位消息后,也是疑虑百出,不知道朝廷的局势如何,更不知是否会牵连到自已,他并不是孤身一人,为了梁红玉母子的安全,他只能一直留在船上不肯上岸,静观朝局变化,以预防不测。
甄援来访,他一直避而不见,看到了张浚的亲笔书信后才召甄援前来见面,甄援再次发挥他的口才,将苗傅逼宫的经过和种种罪行详细描述给韩世忠听,消除了韩世忠的所有顾虑后,才将赵构的“圣旨”传达给韩世忠。
韩世忠听完了假圣旨,知道赵构被软禁,正等他们前来解救,不由放声大哭,举杯发誓道:“誓与此贼不共戴天。”
李紫瑕与梁红玉,到了杭州之后,急忙入宫拜见了孟婵。孟婵也正焦急万分,急忙与二女商议对策。梁红玉带着儿子保义郎韩亮,一起叩见了孟婵。
孟婵道:“韩夫人也是女中豪杰,有何良策?”
梁红玉道:“拙夫世忠来信,他已经与张浚结盟,很快就会来到杭州了。”
李紫瑕道:“太后别慌,云王已经掌握了一切,只待勤王之师到来。”
孟婵当即安排梁红玉母子住在了驿馆,李紫瑕则住在了行宫。在行宫之中,李紫瑕在后花园中遇见了石幽兰,深深感到了意外。
石幽兰含泪地道:“奴婢也是不迫不得已才与公子一同来到行宫的。”
李紫瑕关切地道:“伯琮现在何处?”
石幽兰试泪笑道:“他就是刚刚即位的新君赵昚。”
李紫瑕当即如五雷轰顶,她与赵云桦千方百计地组织勤王之师,要对付的竟然自己的亲生儿子,幸而此事鲜为人知,为了确保赵伯琮的安全,她只能忍痛不与亲生儿子见面,并叮嘱石幽兰要守口如瓶。
韩世忠应赵云桦之约,不久便率兵来到了平江。他与赵云桦、张浚两人见面,不由百感交集,怆然泪下。
韩世忠泪流满脸地道:“微臣与张俊皆听王爷和张侍郎调遣,愿王爷勿忧。”
赵云桦和张浚十分高兴,在府衙设下了华筵,犒赏了张俊和韩世忠的手下将士。酒过三巡之后,赵云桦和张浚又引着诸将来到了府衙的后花园当中。
赵云桦屏去了左右,大声问道:“今日之举,孰顺孰逆?”
众将士齐声回答道:“我顺贼逆。”
张浚道:“苗傅等人已开出赏格,以高官重金买我的人头。若我此举违天悖人,你们可取我的项上人头交给苗傅,即日便可富贵,不然的话,一有退缩,当以军法从事!”
众将齐声应诺:“唯云王、张侍郎马首是瞻。”
韩世忠来到了平江前,苗傅曾以朝廷的名义命韩世忠屯兵江阴,抵御金兵入侵。他为了能方便救驾,对苗傅假称部队经沭阳一战之后损失惨重,所剩的人马并不多,想赴杭州保驾。头脑简单的苗傅竟然信以为真,再加上他手中的兵力不足,急需补充,于是便同意了韩世忠的请求。不久,韩世忠以杭州保驾的名义,很顺利地来到了平江。
与赵云桦、张俊盟誓后,韩世忠旧事重提,当即表示要借苗傅已经同意他保驾的机会,让他率兵立即赶赴杭州,一举铲除苗傅、刘正彦逆党,解赵构燃眉之急。
赵云桦道:“投鼠忌器,此事万不可急,皇上在贼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