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玩宋 > 第三百四十五章 背弃盟约

第三百四十五章 背弃盟约

由于兀术破坏“第一次绍兴和约”,河南诸郡望风而溃,朝堂之上又是一片哗然。朝臣纷纷指责秦桧一味议和,上了金人的大当,瓦解了自家军队的士气,才招致宋军如此惨败。

右正言陈渊上奏赵构道:“臣听说金人尽诛前日主和之人,并尽悔前约,重又提出索取。臣以为,当此之时,和、战二策不可偏执。”他表面上是说不可偏执,实际上是试探着提出作战的主张。

赵构并不是笨人,当下一点即通,完全明白了陈渊的意思,回应道:“今日之事,不仅不能偏执,还应当以我军为主。”

秦桧听到了赵构的回话,担心赵构摇摆不定,在群臣议论的影响中又临时改变了主和的方略,心中非常担心,连忙出班跪奏道:“臣猜想近日一定有许多人说臣有罪,望皇上告知臣下,以免臣下不觉,积成大过。”

赵构见秦桧已经起疑,马上宽慰道:“若有人说爱卿之过,朕岂会不让你知?爱卿尽管放心。”他口上虽然没有承认有人告秦桧的状,但秦桧的心早已七上八下了。

给事中冯楫向赵构奏本,说金人兴兵南侵,应该重新启用张浚,以督诸将,挽回颓局。谁知赵构听了非常生气,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再用张浚,他宁愿覆国,也不再启用张浚。他竟然将赵佶客死异乡的事怪罪到了张浚的头上,对张浚深恶痛绝,和议之心显得更加坚定了。

赵构对秦桧说夷狄之人,不知信义,反复无常,不足为怪。但中原士大夫们不能守节,望风投拜,实在叫人担忧。能守能战才能和,如果既不能守,又不能战,再信誓旦旦的誓言也不足为恃。他毫无悬念地接受了秦桧的建议,以战求和的意愿十分明确。

次日,赵构下诏列举了兀术的罪状,说去年金国许归河南及梓宫、母后,他作为人子,当以孝悌为先,作为民之父母,当以挽救为重,所以他不惜委屈自己议和,奉表向金国称臣。不想金人出尔反尔,盟约上墨迹未干,便再复兴兵南侵。河南的百姓,刚刚安定下来,又再次遭受战乱之苦。兀术无道,杀害其叔挞懒,罔顾人伦道义,天地不容。凡我朝将帅军民、豪杰之士,有能擒杀兀术者,若现任节使以上,授以枢柄,未至使者,委以节度使。其余不论任何职任,能取一路者,即付之一路,能取一州者,即付以一州。并许可将府厍中所有的金帛全部赏给兵士。只要竭尽忠勇,看功绩大小,都有赏赐。圣旨一出,宋朝将士的士气大振,气势如虹。

五月,新任东京副留守刘锜带领一万八千名八字军从杭州乘船往东京赴任。行至淮河涡口时,就听到了兀术败盟南侵的消息,便下了大船,改走陆路,马不停蹄地急忙赶击顺昌。

赶到顺昌之时,东京已经沦陷了,既然东京已被金人攻克了,顺昌知府挽留了刘琦守顺昌城,刘锜欣然应允了。

顺昌城墙矮小简陋,刘锜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城墙,备战具,整整忙了数天,刚刚有点儿起色,金军轻骑就来到了城下。

这是一小队探路的游骑,数量并不多,只在城下转了一圈,见到顺昌城有防备,也不敢逗留,催马而回了。

刘锜为了探知金军的虚实,在城外设下了埋伏,恰巧有一队金军前来探敌,刘锜带着伏兵追了出去,金军见宋军人数太多,望风而逃,在混战之中,刘锜捕获了两个金军。

在拷问之下,两名金军只得说出金军人数并不多,设大寨在三十里外的白龙涡。刘锜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后,连夜派兵前往偷袭,在毫无提防之下,金军被宋军杀得死伤惨重,溃不成军,弃寨而逃。

六月一日,金军都统完颜裒得知顺昌不肯投降的消息后,率龙虎大王两路大军共两万余人来到了顺昌城下,发誓要攻下顺昌城。完颜裒来到了城下,观察了一下地形之下,二话不说,架起了云梯蜂拥而上。

刘锜早已有了提防,气定神闲地站在城楼之上,指挥神臂弓和强弩弓轮番射敌,挫其锐气,然后再派出步兵出城突袭。完颜裒万万没有想到宋军会自动出击,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之下,金军纷纷坠下护城河中,大败而回。

第一次与宋军抗衡便出师不利,完颜裒极为恼怒,一连几日派重兵强攻,虽不再像初次交锋那天如此狼狈,但双方都有胜有败,皆无尺寸之功。

六月五日,久攻不下的完颜裒有些气馁,便移寨于城东二十里的拐李村,想等待兀术大军前来支援,用大炮鹅车等攻城战具进行攻城。

刘锜绝不能坐以待毙,他见金人受挫自撤,便故伎重施,当夜派出骁骑将闾充带五百精兵,在当地人的引导之下夜袭金营。此刻正值雷电交加,山雨欲来,闾充借着闪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