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还望你能放下心中的成见,摒弃狭隘的偏见,莫要再为难楚风。”
此时,屏风后的蔡琰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她深知诗歌对于文人的重要性,也明白无端被人质疑抄袭是何等的屈辱。
她莲步轻移,从屏风后缓缓走出,身姿婀娜,仪态万千。
她的出现,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众人见是蔡琰,纷纷行礼,不敢有丝毫怠慢。蔡琰微微颔首示意,而后目光坚定地看向袁术,声音清脆而响亮:“袁公,以琰之见,楚公子此诗才情非凡,绝非抄袭代笔。琰自幼研习诗词,对佳作自有分辨。楚公子之诗,情真意切,意境独到,实乃不可多得的好诗。诗中所描绘的边塞景象,若非亲身经历或用心感悟,绝难写出如此动人之句。袁公怎能仅凭一已猜测,便随意质疑他人?这不仅是对楚公子的不尊重,也是对诗歌的亵渎。”
袁术脸色微变,他没想到蔡琰会突然站出来为楚风说话。
他心中有些恼怒,但又不好直接发作,毕竟蔡琰出身名门,且才情出众,在文人圈子中颇有威望。他强词夺理道:“蔡姑娘虽才情出众,但也难保不被此人蒙蔽。这世上善于伪装之人不在少数,说不定他楚风就是故意用此诗来迷惑众人。”
蔡琰轻轻摇头,神色严肃,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袁公,诗韵如人心,真伪自在其中。真正的好诗,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容不得半点虚假。若只因楚公子之才高于众人,便要无端猜忌,这诗会的风雅之意又何在?还望袁公莫要再为难楚公子。今日诗会本是为了弘扬诗词文化,交流才情,若因袁公的猜疑而变得乌烟瘴气,岂不是违背了初衷?”
蔡琰一番话,言辞恳切,掷地有声。众人听后,纷纷点头称是。
一些有识之士对蔡琰的勇气和见识表示钦佩,也对袁术的行为感到不满。
袁术见状,自知再难纠缠下去,若继续强行争辩,只会让自已更加难堪。
袁术脸色涨得通红,犹如熟透的番茄,冷哼一声,甩袖离去,边走边低声嘟囔着:“哼,这次暂且放过你,日后再找你算账。”
而楚风缓缓开口道∶“多谢蔡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