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茂闻听一抖手,心想,我还得玩完。忙说:“老人家,咱是两国对立仇敌,您救了我,恐怕于艾大人不利,不如将我绑上交给于洪,免得连累你家。”
艾银屏听这话,对冯茂立刻肃然起敬,这个人相貌丑陋,谈吐不俗,通达人情。想到这儿不由自主地多看冯茂两眼。
老夫人打个唉声:“冯将军,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也恨南唐王李后主和妖道于洪。李后主荒淫酒色,不理朝纲,宫中嫔妃结队,他还夜宿青楼,为美人盖行宫。大权落在于洪妖道手里。不知哪个奸贼献媚,叫李后主求佛保佑江山万代。为此,修庙宇,造宝塔,大兴土木,耗费钱财,税赋加重,百姓怨声载道。在牛头山上盖一座大庙,房屋千间,民工上万。
“我家官人看不过去,进谏言,劝李后主兴修水利,开山造田,救济灾民。李后主不但不听,还十分不满。于洪在李后主面前进谗言,搬弄是非,要开疆拓土,攻打大宋,使生灵涂炭,万民遭劫,祸害无穷。我家官人又冒死进谏,劝李后主不要进攻大宋。李后主不听,老道于洪怀恨在心。这一仗打了七八年,国库空虚,劳民伤财,我的丈夫又劝李后主撤兵议和,李后主大怒,说他私通宋国,倒卖南唐,要将他处死。多亏朝中文武求情,免去他的死罪,活罪不免,削职为民,永不听用,限三日,驱逐出金陵,房产归官。
“官人怒气难消,得了中风不语,我家二十余口当日遣散,我和女儿随同丈夫只带随身衣物和浮财,离开金陵。我家官人忠心报国,反倒落得丢官罢职,流落他乡。像这样昏君保他何用?但愿大宋能战败南唐,统一国土,为民造福。”
老夫人的话,字字句句打动冯茂:可怜艾德宽忠心耿耿,倒落得如此下场。“老夫人不要难过,等我朝发来救兵,很快胜南唐,把妖道于洪抓住为民除害。”
“但愿如此。”
这时,斋饭做好,老尼姑净心,请他们一块用斋。庙里没什么好吃的,以豆制品为主,煎炒烹炸全是豆腐,另加几碟青菜,小米粥、馒头。
吃罢饭,冯茂说:“老师父,万岁在寿州等听回信,我不回去,圣上不定多着急,我得回去交旨。也叫我父亲放心;再看看石将军是否冲出敌营,我要告辞了。”
没等老尼姑说话,艾银屏搭腔了:“冯将军,你的伤没有痊愈,身体虚弱,再闯敌营怕凶多吉少,万一又遇上于洪,他再用梅花针打你……你有什么良策?”
冯茂闻听此话打个冷颤,心想:对呀!这次算我走运,叫艾银屏把我的毒伤治好;回寿州途中老道于洪再打我,还找谁去?寿州城无人会治,我还得死!又一想也不能怕死就不走了,我在庙里算怎么一回事?想到这,说:“回去虽然有危险,也不能躲在外边不回去。遇见于洪以死相拼,有他无我,有我无他。”
“将军拼死不是良策,应该做敌亡我存的打算。”
“艾小姐,话好说,事难办。”
老尼姑净心听着两人说话,又看看二人,点点头说:“艾小姐!要想叫冯将军安全回到寿州,除非你护送于他。你有解药,就不怕老道的毒针了。”
“哦……这!”艾银屏心中一动,暗想:我能到军营中为宋朝出力,纵死心甘情愿。也对得起恩师对我的栽培。老恩师早就叫我投宋,只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我这个年龄,又是孀居,见人矮三分,哪也去不了,可惜我这身本领了。想到这说:“大师父,我乃孤魂野鬼,到庙内为了削发出家。出家人万事皆空,怎能管两国打仗事?谁胜谁负与我无关。”说完,扭过娇躯偷偷掉泪。
冯茂见状觉得蹊跷,艾小姐容颜秀丽,端庄稳重,谈吐不俗,知书懂礼,手到病除,身怀绝技,为何悲悲切切,要出家呢?想到这问老夫人:“老人家,恕我多嘴,请问小姐正在妙龄,有什么为难之事要出家呢?你老人家就这么一个女儿,能舍得吗?”
艾夫人说:“将军要问,老身难以启齿。都是做父母的把事办错,坑了女儿……”老夫人眼含热泪追忆起往事。
事情是这样的:银屏从小聪明伶俐,朝中大臣都想为儿子攀亲。艾德宽为了免去麻烦,在银屏六岁那年给女儿定亲。女婿是皇亲齐王李景达的长子叫李宝辉。他有一个弟弟叫李宝光。
前文书说过,李宝光去双锁山求亲,被刘金定打跑了。李宝辉还不如他兄弟,生下来就先天不足,后天亏损,是个病秧子,不习文不练武,娇生惯养,长大后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十五六岁就提笼架鸟,耍钱酗酒。到了二十岁寻花问柳,风流浪荡,成了金陵一害。
艾银屏家教很严,又怕攀不上李家后代,艾德宽给女儿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