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不动心的白月光(穿书) > 终局

终局

终局

皎皎答应退兵一事, 自然是与朝臣商量过的。

崔宿白料得不错,自是有大批人反对退兵,认为应当对燕人乘胜追击, 趁燕人被围攻虚弱之时多拿几座城池, 以此报覆燕王当初下的狠手。

有人反对, 当然也有人赞同。赞同的人是这么说的:“我们已经拿下郑地,又拿下燕人五座城池,再紧逼下去就不怕燕人绝地反扑?不如暂且停战, 看燕人与殷人狗咬狗去。”

最后皎皎一锤定音, 同意退兵。

“我与崔相渊源匪浅,燕王拿他做筏子,我不能不帮。这是其一。”她大大方方说出心里想法, 倒教暗中猜测的臣子们听得呆住, 一时不知如何再说什么。国君重情重义,难道做臣子的还要劝她薄情寡义,别对昔日恩人太好?

皎皎道:“其二是, 过往几年战事频繁,即便结果不错,但死伤仍旧不少,我想要趁此机会平息魏国各地的战事,让百姓们好好休养生息几年。”

这是实话。魏国百姓这些年来日子的确不好过, 北面戎蛮骚扰多年,南面又与燕人交战了好几个回合, 士兵们四处奔波辛劳不说,为了应付军粮, 各地的官员百姓也压力巨大。

眼下燕王递来橄榄枝愿意和解,他们的确又占了便宜, 拿下郑地的故土和燕地的五座城池,这时候收手确实合适。

臣子们琢磨出几分道理,同时不愿与新上位没多久的新国君对着干,因而不管心里是否情愿,最终面上都还是装出恍然大悟的模样,啰里啰嗦地夸了几句国君英明后,一致同意了退兵的诏令。

从雍阳回到定邺后,元星前来禀报嘉广最新传来的消息:“您舅舅暂且不肯撤去殷王的司徒之位。”

姜玘那样的混账,做出什么都不会让皎皎感到意外。她平心静气:“他要作什么幺蛾子?现在郑地和宁地尽在我们手中,嘉广被两地包围其中,总不至于以后还要越过我们的地盘,千里迢迢跑去殷鞅那里告状吧?我说了会保他的天子之位,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您想得太多了,天子对您不仅放心得很,甚至是放心得过了头。”

见皎皎疑惑不解,元星顿了顿,道:“天子回覆我们的使臣说,撤去殷王的司徒之位好说,可他希望您看在他的颜面上,能够将郑地归还给郑王,不至于让郑王成为亡国之君。”

皎皎噎住,被姜玘和郑王的厚颜无耻震惊到半晌没说出话来。

“他郑王的地被燕人夺走,等我们从燕人手里抢到这些地后后,又觍着脸问我们要回去?”皎皎简直要被气笑,“做他们的黄粱美梦去——我今日把郑地还回去,明日他姜玘是不是就要上门让我把魏地双手奉上?他怎么说得出口。”

元星问:“所以司徒一事?”

皎皎冷笑:“他爱给谁就给谁,我倒要看看殷鞅还能不能拿着这个虚名再掀起什么风浪来。至于郑地,如果郑王想要,就请他自己派兵去收覆。”

荆南枝眼下就在郑地,收编了不少昔日在他麾下的将士,郑王要收覆故地,怕是手底下也没多少兵可用了。

姜玘其人,给他好脸色不行,非要吓他一吓,他才能看清自己的身份位置。

皎皎先前好声好气派使臣去劝说,他倒摆起谱来,甚至敢提出让皎皎把郑地还给郑王之事,可等到皎皎不声不响让使臣回来,他又自己在嘉广惴惴不安,思量起惹怒皎皎与魏地的后果来,忙不叠撤去了殷鞅的司徒之位,甚至送来大批珍宝安抚皎皎。

殷鞅不见得多在乎司徒的位置,但被姜玘当着全天下人的面撤职,面上又确实不好看。他因此放出话来,先冷嘲热讽姜玘德不配位,品行能力难堪天子重任,后又决绝说此生决不承认皎皎的王位。

一时之间,魏丶殷之间的关系几乎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若非中间还隔了燕丶越两地,殷人的军队怕是早就陈列在魏地的边境。

不知老天爷是否要为了殷鞅这个亲儿子与皎皎作对,还是皎皎运气太背,她这个国君做得委实辛苦。

按理说好不容易平定戎蛮,与南面的燕人也和解了,她该可以顺利在魏地推行新政,壮大国力了吧?可事实是,魏地在接下来的许多年内灾害频发,今年干旱明年洪涝,老天爷终于肯赏好脸了,一些山坳坳里又开始闹叛乱了。

皎皎的国君之位坐得实在狼狈。幸好咬牙坚持,总能磕磕绊绊地继续走下去。

没料到如此挺了近十年,最后却险些死在一场精心谋划的刺杀中。

皎皎每年都会在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