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
上辈子的时候,自己也曾意识到需要对下面的官员进行监督,和考核。
所以会不定时派遣人,随机到一些地方去检查。
被称之为京察。
只不过这种检查,力度终究还是小,且每次涉及到的部门也少。
难免会让很多人心存侥幸。
这种开国之初,自己的做法一直持续了近百年,才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天顺八年时,开始规定,京察制度每十年固定来一次。
到了后面,觉得十年一次时间间隔太长,所以到了弘治十七年的时候,改为了六年一次。
到了正德皇帝朱厚照,自己这个因为挑战文官,不仅落水而死,且死后还被各种黑的子孙时,觉得六年一次大考核还是太短。
于是在对京官六年的固定考察里,又把不定时考察给加了进去。
地方官则三年一次大考核。
一直到张居正当内阁首辅,推行考成法,大明对于官员的考核,终于大成。
张居正也正是通过考成法,控制六科,又以六科控制六部,乃至于控制天下官员。
手中掌握了推行改革的必要权柄。
通过考成法,提拔了一大批拥护新政,能干事的官员出来。
也极大的打破了官员升迁任免,论资排辈的一大陋习。
让真的有能力,敢做事的人可以更容易走上高位。
同时也清理了一大批的蛀虫。
据记载,十来年的时间里,差不多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官员,通过考成法进行处罚或罢免。
触动了这么多人的利益,张居正自然落不了好。
不仅死后被清算,家人或是被逼死,或者是被流放而亡,张居正也差点被开棺鞭尸。
同时,各种小作文也是满天飞。
把私下建立皇宫般的宅子,养无数佳丽在其中供自己享乐,出行夸张到要坐六十四人抬的大轿,我非相,乃摄也之类的东西,都给整了出来。
变革者历来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从商鞅到王安石,再到张居正都是如此。
触动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如今,朱元璋决定一步到位,六年,三年都太长了。
必须年年考核,乃至于每一季都考核。
将之行成定制。
他倒是不怕步子太大扯到蛋。
有本事就造反。
没本事就得按照自己的规定来。
多来上一些年,把那些浑水摸鱼的都给淘汰下去,让通过考核的人越来越多,居于高位。
再把自己家标儿,还有大孙子雄英培养好。
确保继任者能按照自己的路一直走下去,那这事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不会人亡政息。
……
返回到中书省,坐在红木桌案前,周围没了什么人后,胡惟庸的一张脸,一下子就阴沉下来。
显得无比难看。
狗皇帝越来越过分了。
这等考核加绩效奖金的制度一出来,尤其是最后说的那句,由皇帝负责对中书省以及六部,御史台的工作进行核查,直接就夺了中书省很大的权柄。
刘伯温该死!
当真该死!
自己不过是之前对他动了一下手而已,也没有真的把他怎么着。
他何至于频频对中书省下此辣手?
这狗东西,自己必须想办法将之除了!
……
“阿嚏!”
诚意伯府,拿着一本书在看的刘伯温,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这已经是今天他打的第二十三个喷嚏了。
使劲的揉揉鼻子,刘伯温找了一条毯子裹在了身上。
并让人熬一壶葱姜茶来喝。
他觉得,自己大抵是病了……
……
华盖殿,金漆龙椅之上的朱元璋,对前来上早朝的百官,说了奖金之事。
确认皇帝这话为真后,百官瞬间不淡定了。
发出一阵儿蚊蝇一般的嗡嗡声,透露着诸多的振奋。
一些人甚至于都要落泪了。
皇帝终于开眼了,终于干了一回人事!
朱元璋等众人振奋了一会儿后,就把绩效考核与绩效奖金挂钩,以及相应的考核规定说与百官。
毫无疑问,又是一阵儿的嗡嗡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