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到了战斗里,景隆在战场上反水,追随了老四,倒戈一击,给朱允炆来了一个大的。
景隆做出这样的选择,马皇后不会意外。一方面是景隆和老四年龄没差太多,两人之间一向很好。在不少时候,景隆可谓是老四的小跟班。另外一方面,则是朱允炆做事情来会愚蠢。登基之后,干出来了诸多的蠢事。比如大肆的提高文臣的地位,打击武将耳。景隆是正儿八经的武勋,会在这等事情上不满,那再正常不过……“景隆至山东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五十万,进抵河间驻扎。当老四侦知李景隆军中的部署后,笑着说,兵法有五败,李景隆全犯了,其兵必败无疑。政令不修,上下离心此一败也,兵将不适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足。此二败也。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此三败也。求胜心切,刚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无,此四败也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且不团结,此五败也!为了引诱南军深入,老四决计让姚广孝协助燕王世子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告诫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同时,老四还撤去了卢沟桥的守兵……”马皇后闻言,忍不住以手扶额。自己家老四,在这件事情上可真够狂的。做出来了一个极其错误的选择,对于李景隆太过于轻视了。接下来,肯定是大意轻敌的老四,会被景隆打的落花流水。若不是朱允炆把各种事情做的着实太过愚蠢,太过分,让人对他很难起什么效忠的心思只怕是景隆自己就能将老四给平了。毕竟,这是可是大明战神啊!”……黄河的问题实在是太大了,毕竟这条河已经肆虐了太多年。正儿八经的年久失修。想要将黄河给彻底的根治,解决黄河水患,那是一点都不容易。只做一些寻常的修复工作,比如清理淤泥,加固堤坝,以及上下游相应的泄洪区,拦水坝等等这些,薛祥都能做。只是这些工程量特别的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有着陛下的大力支持致,人力物力他这边倒不必要太过于担心。可关键是有一点儿,黄河的泥沙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清理起来特别的难!若只是进度缓慢也就罢了,终究有能将之给修好的一天。可关键是,他们这边对其进行清理了之后,黄河还会把众多泥沙给源源不断的携带而来。许多的泥沙都留在了河床上。他现在所考虑的,便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个问题。不然这个时候费了这么大的功夫,才将之给治理好。才过上个十几,二十年,黄河便又重新淤塞,这里决堤,那里发生水患。这种事一旦发生,便是别人不说,他自己就过意不去。更没有脸来要陛下给他建立的祠堂。李冰父子所修都江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都江堰依旧非常好用,起着分流泄洪,以及灌溉的作用,守护着成都。李冰父子所以才能被世人传唱至今,才配一直在庙宇当中,受香火供奉。若他薛祥在陛下如此大力的支持来治理黄河,只能保证个一二十年的效果。接下来很快黄河就会因为泥沙淤积而堵塞,再度决口奔腾,害了无数人的性命。那自己这个治水之人的庙,怕不是都能被人给扒了!立在那里所享受的不是香火供奉,而是各种的呵骂,各种的屈辱。那不再是自己的荣耀,而是将会把自己给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也正是因为如此,薛祥才会这般苦恼。面对治理黄河的这么一个大难题,他以往治河的不少经验,都没有了作用。寻常的治河那些办法他都懂,也能用,可最关键的是不能如同都江堰那样,能在几百年几百上千年后依然可以用。他想要弄一个类似都江堰这样的工程,一劳永逸,彻底根治黄河。从接到这个任务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太好的思路。黄河和长江之间的情况不一样,长江那边只需要考虑分流,泄洪,加固堤坝等这些就行。可黄河这里,除了要考虑这些外,还要考虑一些大量的泥沙。这才是最为棘手之所在。为了解决这个事儿,他并没有关门造车,也进行了各种的走访,除了自己思索之外,还广泛的征集意见。可薛祥本身,可以说治水的水平,在当今就已经属于是顶尖了。别人很难在这上面,很难提出提出什么有用的意见。尤其是提出那种,根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