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时分,吴王府内,悄然上演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
吴王赵宁端坐在一张雕花檀木椅上,在他左右两侧,分别坐着虞部郎中王磊和枢密院都承旨谢华二人。
此三人身份地位可谓天差地别,但此刻他们围坐在一起,气氛非但没有丝毫拘谨,反而显得异常融洽。
要说这其中另有缘由,那便是王磊与谢华皆出身于江南与两浙地区声名显赫的王谢二家。
这两个家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当地乃至整个南宋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吴王,近日陛下推行京察之举,并不顾群臣反对进行变法。不仅要重新丈量所有田地,还要对民间借贷加以规范。我们王谢二家认为,当今陛下德不配位,并非正统。实难担当治国大任,应当退位让贤。我等愿齐心协力,共同推举王爷您登上皇位,执掌天下。”
只见王磊微微欠身,一脸恭敬地对赵宁说道。
王磊语气平和,仿佛那谋逆之事微不足道般。
赵宁听完此话,心中一惊,看向二人,不动声色道:“当今陛下手段狠辣,颇具城府,现如今执掌兵权,连我也在他手下吃过大亏,此事难矣,二位莫要再提。”
赵宁叹了口气,对此不甚乐观。
“王爷放心,我等已想好万全之策,今日我便前去请示陛下,进行春蒐,以彰显天子之威。陛下本是行伍出身,定然不会拒绝。”
“待到那时,我再将家族豢养的二百私兵提前埋伏在春狩场里,配以甲胄良弩,适时引诱陛下前往特定区域,二百弓弩齐射,定让他有去无回。”
王磊说到此处,露出阴鸷表情。
“待陛下驾崩,王、谢两家以及整个江浙地区的官员都会支持吴王您继承正统,登上皇位。您可是赵家嫡传血脉,正可谓名正言顺。”
听到这话,赵宁不禁微微动容,但他掩饰得很好,瞬间又恢复了平静。
“倘若陛下真的不幸驾崩,我自然会听从你们的安排。可若是此事失败,那就权当今日你们根本没有出现过。”
赵宁语气平静,并不意动,似乎心中仍有顾虑。
其实,赵宁并非不动心,只是每当他回想起那一幕,陈泽当着他的面将秦桧那颗血淋淋的脑袋直接抛过来的时候,那种恐怖至极的场景就在他脑海里不断浮现,令他从心底感到一阵寒意和深深的恐惧。
“吴王,天底下怎会有这等好事?今日我二人冒着风险前来找您,便再也没有任何退路可言。您若不能拿出足够的诚意,又怎能让我们安心呢?”
谢华目光死死盯着赵宁,毫不退缩地逼问道。
“哦?你们还想威胁本王不成?”
赵宁脸色阴沉,挺了挺身子。
谢华并未理会赵宁,缓缓开口道:“吴王莫要生气,我近日听闻您府上还藏有一批神机弩与军甲,可否赠予我家族私兵?”
谢华说完,眼中充满了审视的意味。
赵宁脸色骤变,额头上瞬间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连忙摇头,矢口否认道:“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我府上怎会存有这等掉脑袋的物件,切莫听信那些谣言。”
赵宁心中惊诧不已,这件事情极为隐秘,知道的人寥寥无几,真不知王磊究竟是从何处得到的这个消息。
谢华却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应道:“吴王莫要再开玩笑,卫尉寺少卿余章可是我至交好友,有些事情自然是瞒不过我的。”
说罢,谢华脸上依旧挂着那让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赵宁闻听此言,心头猛地一震。
事已至此,再抵赖下去恐怕也无济于事。赵宁咬咬牙,无奈地叹了口气。
“好吧,事已至此,那这些东西你们便拿去。”
赵宁心想,自已身藏甲胄与弓弩之事已然败露,被王磊与谢华抓住把柄。倒不如暂且与王谢二家联手一搏,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能够翻身。
就在陈泽率领岳家军杀进皇宫的当晚,赵平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当机立断,不惜花费重金从余章那里购得了整整二百套精良的甲胄以及军刀和劲弩。
他原本打算带领王府的护卫趁着宫廷内乱之际,一举冲入皇宫去争一争那个位置。
不曾想,堂堂殿前司禁军竟然如此无能。数万禁军倾巢而出,却连叛军都无法剿灭,反而诸多将领被控制住。
如此一来,心中的想法,便一直隐匿于心底深处。
赵宁只得安下心来,继续做他的吴王。
今天,王磊和谢华二人来访,赵平那颗原本已经沉寂下去的心,瞬间又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