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术身骑战马,稳稳立于江岸高处,远眺着徐庆部朝着镇江府的方向仓惶逃窜。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位金兀术并未下命追击。
只因那镇江府方向,有个地方勾起了一段令他不太愉快的回忆——黄天荡。
十二年前,金兀术亲率大军自建康府南下,直捣临安。沿路将几座城池的金银财宝搜刮得一干二净,由于货物过于沉重,不便运输,无奈之下只得沿水路前行,整个货物装满了十五艘大船。
开始时,整个行程进行的都十分顺利。直到船队行至京杭大运河的出口处,韩世忠亲率水军截住了金兀术入江北上的退路。
此时的金兀术因为之前的连战连捷而心生骄纵,低估了韩世忠的实力。再加上麾下士兵大多不熟悉水战,金军很快就陷入了被动。
韩世忠水军凭借娴熟的水战技巧,对着金兀术船队一路猛追猛打。
金军在惊慌之下,慌不择路一头钻进了黄天荡。
金兀术进入黄天荡后,环望四周,心中顿时凉了半截。这黄天荡乃是个死胡同,唯一的出口早已被韩世忠的水军牢牢封锁。
金兀术彻底变成了一块砧板上的肥肉,只能任人宰割。
好在金兀术深谙人性,头脑中灵光乍现,耗费重金收买了当地百姓,从他们口中探听到了一条连接长江的隐秘小道。
金军来说不分昼夜地秘密开凿道路,最终才顺利的出逃,成功摆脱了韩世忠的追击,死里逃生。
而此时,徐庆逃离的方向,正是那黄天荡。
望着徐庆部离去的身影,金兀术有些犹豫不决。徐庆相比韩世忠,实力要弱小得多,对已方构不成太大威胁,眼下于金兀术还有更为重要的目标,那便是拿下临安城,覆灭大汉。
自从发兵以来,金兀术一路势如破竹,仅仅只用了半月时间便再次攻克濠州,大破建康府。
正所谓兵贵神速,如果不能以最快速度攻下临安城,那么从各地赶来勤王的军队将会像令人厌烦的苍蝇一般源源不断地涌现。
届时,想要全身而退可就要难上许多。想到此处,金兀术咬咬牙,最终还是决定放徐庆一马,集中兵力向临安城进发。
“全军听令!今日便在建康府休整,养明日一早,我们继续南下!”
金兀术拿着手中马鞭直指临安方向。
金兀术话音刚落,身后金军瞬间向建康府狂奔而去,谁也不想屈居人后。
此时的建康府,早已变成一座空城。街道上空无一人,店铺紧闭,只留下少数年老体弱无法逃离的百姓,躲在家中。
城中百姓,早在前几日听闻金军南下,玄甲军在濠州遭遇惨败,便争先恐后地朝南边逃命去了。
……
临安皇城内,这几日人心惶惶。城中的达官贵人纷纷携亲属家眷,想要离开临安,南下避难。
然而,他们却发现所有通往城外的道路都已被禁军封锁,整个临安城已然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皇城内到处张贴着官府下达的告示,明令禁止任何人擅自出逃。官家更是扬言要以破釜沉舟之决心,与临安城共存亡。
当告示被张贴出来时,在整个临安城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人认为,金兀术亲率大军就要兵临城下,而临安城中只有区区十多万禁军,想要抵挡住金兀术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要知道,金兀术南下可不是头一遭了。每次都是以我方惨败收场。此时此刻,留在临安陪着官家等死又有什么意义?与其白白送命,不如趁早逃离临安,兴许还有一线生机。
然而,让众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官家不仅没有选择逃跑,反而下令封锁临安城。这无疑是将全城百姓逼入绝境,让他们无处可逃。一时间,民怨沸腾,指责和谩骂声不绝于耳,人们纷纷痛斥官家狠心与无情。
还有部分人认为,陈泽不愧是堂堂大汉帝王,有着非凡的气魄和胆识,竟毫不畏惧与金军一战。
相比那赵构只知道一味地屈辱求和,向南逃命,这样的行为,更是凸显出官家的担当。
这几日,淮南地区官员们的奏折如雪片般向临安涌来。有部分都是在弹劾徐庆,奏报所言,徐庆一遇金军便望风而逃,如今更是放弃建康府直接逃窜至了镇江一带。按照律法,徐庆应当问斩。
还有部分奏折便是地方官员哭诉金军南下犯下的种种暴行,以及他们自身为抵御金军做出的各种努力云云。
陈泽正端坐在大殿之上,如今整个朝堂的气氛显得异常凝重。
此前,朝中百官曾围绕迎战还是逃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