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波谲云诡,抉择之难
苏逸听闻斥候的紧急汇报,营帐内瞬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片刻后,他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炬,在帐中来回踱步,试图捋清这错综复杂的局势。顾渊和李明也都神色凝重,紧盯着苏逸,等待他的决断。
“北辽此举意图何在?”苏逸低声自语,声音中透着几分焦虑与疑惑,“是真要再次进攻,还是虚张声势,想破坏我与北朝的和谈?”
李明上前一步,急切地说:“王爷,不管北辽目的如何,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依我看,先搁置与北朝的和谈,全力备战才是上策。”
顾渊却摇头反驳:“李将军,不可贸然行事。若北辽只是虚晃一枪,我们却因此错失和谈良机,大夏损失的可不止是几座城池和物资,还有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目光都投向苏逸,等待他定夺。苏逸眉头紧锁,心中权衡着利弊。此时,营帐外传来士兵们匆忙的脚步声和兵器碰撞声,整个军营因北辽的异动而紧张起来。
沉思良久,苏逸终于开口:“这样,一方面加强军营戒备,所有士兵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密切监视北辽军队动向;另一方面,和谈之事也不能就此搁置。”他看向顾渊,“顾将军,你去与北朝使者周旋,拖延时间,试探他们的诚意,务必弄清楚北辽与北朝是否还有勾结。”
顾渊领命而去。苏逸又转向李明:“李将军,起义军营地距离北辽侧翼较近,还望你能帮忙留意,若有异常,及时通报。”
李明点头应允:“王爷放心,我这就回去安排。”
待两人离去,苏逸独自坐在营帐中,望着案桌上的求和书信和那份物资清单,陷入了更深的思考。这场战争已持续太久,大夏百姓苦不堪言,他身为王爷,肩负着守护国家和百姓的重任,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无数人的命运。
与此同时,北辽军营中,耶律虎正与副将们商议着下一步计划。看着营帐中堆积如山的破损兵器和所剩不多的粮草,耶律虎心中满是无奈。他深知,以目前的实力,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放过大夏。
“将军,我们真要进攻吗?”一名副将小心翼翼地问道。
耶律虎冷哼一声:“进攻?就凭我们现在这点兵力和粮草?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我要让苏逸知道,我北辽可不是好惹的,他若敢轻易与北朝和谈,我定会让他付出代价。”
“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另一名副将问。
“派人继续监视大夏和北朝的动向,同时,加快与南朝的联络。”耶律虎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如今各方势力都在观望,南朝实力未损,若能与他们达成合作,共同对付大夏和北朝,我们或许还有转机。”
在南朝皇宫,林羽收到了密探传来的消息,得知北辽军队异动以及大夏与北朝和谈陷入僵局。他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各方都已按捺不住,这天下,怕是要更乱了。”
王猛在一旁问道:“陛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林羽沉思片刻,说:“一方面,继续加强边境防御,防止战火波及我南朝;另一方面,加快使者与各方的联络。告诉他们,南朝愿意出面调解纷争,但前提是各方都要做出让步,承认我南朝在这场纷争中的主导地位。”
“陛下圣明。”王猛称赞道。
而在民间,百姓们的生活愈发艰难。疫病的蔓延使得许多村庄十室九空,逃荒的难民成群结队,涌向各个城镇。一些地方豪强趁机囤积粮食,哄抬物价,百姓们怨声载道。在这混乱的局势下,一股名为“天和会”的神秘组织悄然兴起。他们打着“替天行道,拯救苍生”的旗号,在各地组织百姓自救,分发粮食和药品,逐渐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数日后,顾渊从北朝使者那里得到了一些关键信息。原来,北朝皇帝赵光确实有求和的诚意,但朝中以宰相周权为首的一派势力仍与北辽暗中勾结,企图破坏和谈,再次挑起战争。苏逸得知这一消息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若继续和谈,恐怕会被北辽和北朝的阴谋所害;若拒绝和谈,大夏又将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
就在苏逸举棋不定时,李明派人送来了一份紧急情报:北辽一支精锐骑兵正绕过起义军营地,向大夏军营后方迂回包抄。苏逸意识到,北辽这是要发动突袭,一举消灭大夏军队。他当机立断,下令全军准备迎战,同时派人通知李明,请求起义军支援。
大战一触即发,整个战场弥漫着紧张的气息。苏逸身着战甲,手持长枪,站在军营前,望着远方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