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万物阴阳大道论 > 七十七章 百炼钢不如绕指柔

七十七章 百炼钢不如绕指柔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出自南北朝刘昼的《刘子》。

说两个关于这一章的历史故事。

唐蕃和亲: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蕃和亲的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和平的光芒。这一事件深刻地诠释了“柔弱微细,生之徒也”的古老智慧。

吐蕃的杰出领袖松赞干布,胸怀大志,渴望与唐朝建立紧密的联系,他将目光投向了唐朝公主,期望通过和亲来实现双方的友好交流与合作。然而,他起初采取了一种强硬的策略,试图以武力威胁迫使唐朝答应这门亲事。松赞干布悍然发兵攻打吐谷浑,并狂妄地扬言,若唐朝不答应婚事,他便会率领大军进攻唐朝。在他看来,凭借吐蕃军队的勇猛和自身的野心,或许能以此强硬手段达成目的。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英明神武的君主,怎会被如此威胁轻易吓倒?面对松赞干布的挑衅,他果断派遣大军进行反击。唐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以雷霆万钧之势直逼吐蕃军队。松赞干布亲眼目睹唐军来势汹汹,士气高昂,心中顿时明白,若继续与强大的唐朝对抗下去,必将遭受沉重的打击,吐蕃的发展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阻碍。

在这关键时刻,松赞干布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远见。他意识到,一味地凭借“坚强”去争胜并非明智之举,于是他果断选择了以退为进。他迅速引兵撤退,并立即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谢罪。在使者的言辞中,满是诚意与谦卑,再次诚恳地恳请迎娶唐朝公主。这一主动谢罪的“柔弱”姿态,展现出松赞干布的灵活与变通。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松赞干布的诚意,最终答应了和亲。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带去了唐朝先进的文化、技术和生产方式。唐蕃之间自此建立起了友好的关系,贸易往来频繁,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吐蕃在唐朝的影响下,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正是“柔弱微细,生之徒也”的生动体现。

武则天立李显为继承人:权力传承中的柔与智

唐朝历史上,武则天以其独特的政治才能和果敢的决策,成为了一代传奇女皇。而在她晚年面临的继承人问题上,同样上演了一场关于“柔弱”与“坚强”的智慧博弈。

武则天称帝后,武氏家族的势力迅速崛起,侄子武三思等野心勃勃,渴望能够继承皇位,延续武氏家族的绝对权力。从表面上看,将皇位传给武三思,似乎是一种强硬的、能够确保武氏家族荣耀的做法,毕竟这样可以维持武氏家族在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地位。

然而,武则天并没有被这种看似“坚强”的选择所迷惑。她深知,若执意将皇位传给武三思,必将引发激烈的政治动荡。李唐皇室在唐朝根基深厚,众多大臣和百姓依然心系李唐。一旦武氏家族强行夺取皇位,李氏家族及其支持者必然会奋起反抗,届时,整个国家将陷入无休止的权力争斗之中,刚刚稳定下来的大唐江山也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经过深思熟虑,武则天选择了相对“柔弱”的方式——立自己的儿子李显为继承人。她巧妙地通过联姻等方式,将李武两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巩固了李显的太子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武家的政治地位。此外,她还提拔了张易之、张昌宗两个宠臣,利用他们在朝廷中形成一股新的势力,以此来制衡李家和武家的势力。

这种以柔克刚、进退有度的策略,成功地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激烈权力争斗和政治动荡。在武则天的精心布局下,政权得以平稳过渡,唐朝在经历了短暂的女主统治后,又顺利回归到李氏家族手中,继续保持着繁荣与发展。武则天在权力传承上的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柔弱微细,生之徒也”的理念,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段充满智慧的佳话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