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愿意把自己置于相对“低洼”的位置,反而更容易收获他人的认可与帮助,进而在名利等方面实现“盈”(名利双收)。这反映出一种谦逊为上、厚积薄发的道理,就如同水往低处流汇聚成渊一样,低调的姿态能汇聚更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资源。
“敝则新”:“敝”理解为不张扬、不公开,在行事过程中,不急于把尚未成熟或者不宜过早暴露的想法、成果等大肆宣扬,默默地积累、沉淀,等到合适时机展现出来,就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实现一种突破,达成“新”的效果。这提醒人们做事要沉得住气,厚积薄发,才能不断推陈出新。
“少则得”:将“少”定义为舍去、放下,很多时候人们如果能够摒弃过多的贪念、繁杂冗余的事物,专注于关键的、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懂得取舍,那么就能真正拥有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也就是“得”。这告诉人们要学会做减法,明确自己,
在“多则惑”中,“多”象征着贪婪与欲望。当我们心中的欲望如脱缰之马,不断追求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更奢华的享受时,我们的内心便会被这些纷繁复杂的欲念所充斥。例如,一个人过度追逐金钱,为了获取更多财富,不断投身于各种高风险投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道德底线,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欲望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
而“惑”所代表的烦恼与焦虑也随之而来。过多的欲望让我们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面对众多的选择和目标,我们会变得犹豫不决,内心充满困惑。欲望的“多”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心灵被烦恼和焦虑所笼罩,无法获得真正的平静与满足。
(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自古以来,那些被尊称为“圣人”的智者们,他们凭借着高深的智慧和崇高的品德,悟出了许多为人处世的真谛,并将其凝练为一句句至理名言。
这些圣人们之所以能够总结出如此精妙的道理,是因为他们对人性、社会以及宇宙万物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理解。他们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从而洞悉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他们深知人类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恐惧,明白善恶之间的微妙界限,也清楚如何才能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他们所倡导的这种为人处世之道,并非只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通过遵循这些原则,我们可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然而,要想真正领悟并践行这些教诲绝非易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修正错误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但只要我们心怀信念,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一天能够接近甚至达到圣人的境界。老子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圣人。
(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
这四句的意思和前三句是对应的,也是呼应的。什么意思呢?有那么一些事情压根儿就跟咱没啥关系,又或者说那些个事儿实在是解释不清楚、那倒不如索性就不去解释啦!假装啥都不知道,反正呢,时间一长,事情的真相终归会水落石出、大白于天下。这不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嘛:正义或许来迟,但它绝对不会缺席。毕竟,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只要咱们耐心等待,总有一天,所有的误会都会被解开,所有的是非曲直都会有一个明明白白的结果。所以啊,遇到那种让人头疼、难以理清头绪的状况时,别着急上火,也不必费心思去争辩不休,只需保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静候佳音即可!
那有人又说啦,迟到的正义还叫正义吗?就算正义不迟到,哪怕不来又能怎样呢!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渺小如蝼蚁,又能有什么办法呢?你明明知道自己是委屈的,它也知道你是委屈的。而对方,却凭借着小小的鸡毛肆意地欺压,将你的尊严踩在脚下无情的摩擦。你能拿刀砍它吗?!你要是反抗,他们就说你这是不配合。他们的利益不可能因为你委屈而心软。 可难道就只能这样默默忍受吗?只能把那天大的委屈硬生生地咽进肚里吗?那是不可能的。或许老天爷会有睁眼的那一天,能为我们沉冤昭雪,还我们清白和公道。
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一天,那被权势扭曲的正义会回归正轨,那些欺压者会受到应有的制裁。
不自是,故彰,
无论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里,我们都不要高估自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