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万物阴阳大道论 > 第六十章 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现出一种超越常人的能力和境界,使他人无法洞悉其深度和广度。这也体现了老子对道德力量的高度推崇,认为道德是一种比外在的武力、财富等更为强大和持久的力量源泉。

第六句: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意思是:没有人能知道他力量的极限,这样就可以担负治理国家的重任。老子在此表达的是,一个人若能通过遵循“道”不断积累德行,达到一种力量深不可测的境界,便具备了治理国家的能力和资质。因为这种人拥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内在力量,能够以无为而治的方式,顺应自然规律来管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稳定繁荣。在老子看来,治理国家并非依靠武力或强权,而是需要统治者具备这种超越常人的道德境界和内在智慧,这样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有国”且能有效治理国家的目标。

第七句: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意思是: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

“国之母”指的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或根本之道,在《道德经》的思想体系中,这个根本之道就是“道”以及基于“道”的“德”等理念。老子认为,统治者若能遵循“道”的原则,以“啬”“重积德”等方式来治理国家,也就是掌握了“国之母”,就能够使国家长久地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体现了老子以“道”治国、以“德”治国,重视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和内在精神的思想,强调只有按“道”的规律行事,国家才能获得持久的稳定与繁荣。

第八句:

(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世之道。)

意思是:这就叫做使根基深厚、使基础稳固,是延长寿命、长久存在的道理。这里老子用“深根固蒂”来比喻遵循“道”去治理国家、修养自身所带来的效果,就像树木有了深厚的根基一样,能够稳固地生长,抵御各种风雨。“长生久世”并非单纯指个体生命的延长,还包括国家、社会等层面的长久存在和稳定发展。老子想表达的是,无论是个人的修身养性,还是国家的治理,只要遵循“道”的原则,做到“啬”“重积德”等,就能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实现长久的安宁与繁荣,这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具有普遍意义的“道”。

老子在《道德经》此章中,以层层递进的论述方式,从“啬”开始,逐步深入,构建起一套完整且深刻的哲学体系,涵盖修身与治国的智慧。这种递进论述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有着极为深远的用意。

由浅入深,引导思考

老子以“治人事天,莫若啬”开篇,直接点明“啬”这一核心概念。在生活中,“啬”的行为表现最为直观,易于理解,比如节约资源、克制欲望等。从这里入手,为大众理解后面的高深道理搭建了一座桥梁。随着论述推进,从“早服”到“重积德”,再到“无不克”“莫知其极”等,概念逐渐抽象,层次不断提升。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递进,引导读者由浅入深地思考,便于理解和接受他的哲学思想,犹如引领读者攀登一座思想的高峰,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强调因果,凸显必然

通过递进关系,老子清晰地阐述了各个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夫唯啬,是谓早服”,说明“啬”是“早服”的原因,只有做到“啬”,才能尽早顺应自然规律。这种因果关系层层延续,“早服”导致“重积德”,“重积德”又带来“无不克”的结果,以此类推。这表明老子认为遵循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是一个连续的、必然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下一个环节的基础,若缺失前面的环节,后面的结果便无法达成。这种因果链条的呈现,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按照“啬”的原则行事的重要性,强调了遵循自然与道德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

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到国家的治理,老子借助递进方式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在个人层面,“啬”有助于克制欲望,回归内心平静,实现自我修养的提升。当个人达到“重积德”的境界,便具备了强大的内在力量,能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即“无不克”。将这种个人的修养与力量扩展到国家层面,一个统治者若能遵循“啬”道,积累德行,就能够拥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一递进过程揭示了老子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无论是微观的个人,还是宏观的国家,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法则与道德准则,而这一准则的核心便是“啬”与“德”。

有关的典故映照

汉文帝的治国之道便是对这一思想的生动诠释。汉文帝深知“治人事天,莫若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