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标榜自己、炫耀自己的才能和功绩。
除了前面提到的姚广孝、郭子仪等,历史上不居功、不刻意表现自己的人还有以下几位:
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朱元璋曾称赞他“受命而出,成功凯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过错,昭明于日月”。徐达每次出征后立即上交将军印信,重大决定必定请示朱元璋,面对朱元璋的试探能巧妙应对,始终谦逊不居功。
卫青:西汉名将,出征匈奴七战七捷,收复多地。但他为人谦逊仁和,不恃功劳,忠心耿耿,谨守臣子道,低调行事,从不居功自傲,是后世臣子的楷模。
邓芝:三国时蜀汉重臣,性格正直简单。他为将二十多年,赏罚明断,体恤士卒,身上衣食取自官府,从未经营私产,死时家中无多余财物,不刻意修饰情绪,不居功贪财。
刘伯承:新中国开国元帅,屡立战功,却始终谦虚谨慎,将胜利归功于党和人民,婉拒“常胜将军”的横匾以及“革命军事家”的称呼,只愿做普通革命军人,体现了不居功、不图名的高尚品质。
老子就是要告诉我们,做人就要:
该低头时就要低头,这并非是懦弱与屈服,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就像那山谷中的幽兰,在狂风暴雨侵袭时,它会微微低头,弯下纤细的茎秆,看似柔弱不堪,实则巧妙地避开了狂风的正面冲击。待风雨过后,它又能亭亭玉立,散发着淡雅的芬芳。
越王勾践,在面对国破家亡的绝境时,选择了低头,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做吴王夫差的马夫,受尽屈辱。但他心中的复国之志从未熄灭,正是这一时的低头,为他积蓄了力量,最终一举灭吴,成就了霸业。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棘手的困境时,适时低头,不做无谓的抗争,是为了保存实力,等待反击的时机。
该挺胸时就要挺胸,这是一种坚守自我、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勇气。那傲立在悬崖峭壁上的青松,无论寒风如何凛冽,暴雪怎样肆虐,它都始终挺直脊梁,傲然屹立。它向世人展示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南宋末年的文天祥,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始终挺胸而立,拒不投降。他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气概,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遭遇不公、面对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时,要敢于挺胸站出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为正义发声。
要改变自己,适应大环境,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正如变色龙,它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颜色,从而巧妙地隐藏自己,躲避天敌的追捕,更好地生存下去。我们生活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环境不会因为我们个人的意愿而改变,所以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工作团队,可能会遇到与自己性格、工作方式不同的同事,这时我们就要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积极融入团队,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同时,我们也要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保持自我。陶渊明身处黑暗的官场,为了生存,他曾一度适应官场的规则,但最终他发现自己无法忍受官场的腐败和虚伪,于是他毅然辞官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田园生活中保持了自己的高洁品质。我们在适应大环境时,不能随波逐流,失去自我,要在顺应环境的同时坚守内心的本真。 遵循老子的智慧,做一个能屈能伸、懂得适应环境又坚守自我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稳健。
用一首诗来结束这一章吧:
天道昭昭法自然,公平如秤正坤乾。
屈伸有度心如水,宠辱皆忘意若仙。
济世功成身隐去,利民德厚志弥坚。
不图名利声誉远,笑看风云岁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