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完自己想要的票,鱼还剩下不到四十多斤,这些鱼基本上都在二斤往上。
“剩下这些鱼就按五毛一斤算吧。” 说完,钱胖子直接拿出两张大黑十递给陈向东,“小兄弟,下次你再有鱼,价格还是给你按五毛一斤算,你直接送到我们学校,就说找钱斌就成。” “得嘞,钱大哥,我叫陈向东,你喊我东子就行了。” 陈向东也没客气,接过两张大黑十直接揣进了自己口袋。 钱斌找人过来,把鱼拉走之后,陈向东找个没人的地方,把东西收进时光农场,这才往站台走去。 中途倒车的时候,陈向东路过一家药铺,进去买了一些厨房用的大料,又顺路去了一趟供销社,买了一个手电筒,绿豆糕,几样调料,醋和酱油,以及五条毛巾,两包牙粉,两块香皂等生活用品。 所有的东西收进农场仓库,陈向东才登上开往鼓楼的公交车。 下了车之后,陈向东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斜挎包取出来背上,鱼竿和水桶取出来,又从农场池塘里取了七八条鱼,这才往家走。 …… 没什么娱乐活动的六十年代,聊八卦传闲话是大部分人的喜好之一。 此时,南锣鼓巷95号院,大家都知道陈玉茹带着孩子回来了。 现在工人还没下班,不少老妈们和小媳妇正聚在前院议论纷纷。 “玉茹这丫头年纪轻轻就守寡了,也是可怜。”一大妈一脸唏嘘。 “她三大妈,陈玉茹真要带孩子搬回来住啊?”贾张氏一边纳鞋底,一边问道。 “是啊,她男人死了,婆家对她们母女也不好,听说街道办把两间倒座房分给她住了。”三大妈语气酸的不行。 她家人多,地方也不够住的,老大眼看着要找媳妇了,她还准备让阎埠贵去申请一间呢,没想到让陈家的人捷足先登了。 贾张氏不满道:“凭啥啊?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都不是咱们院的人了,凭啥要分咱们院的房子?要分也得分给咱们院的人。” “谁说不是呢?”二大妈阴阳怪气道:“我们家孩子多,房间不够住的,我还准备让老刘去街道办申请一间呢。” 贾张氏眼珠子一转,立刻来了兴致,“我家也要申请一间,以后给我大孙子住,她二大妈,要不咱俩现在去街道办找王主任问问?” 刘奶奶说道:“你们不用去问了,那两间倒座房是玉茹用她现在住的两间房子跟街道办换的,不是街道办免费分的。” 贾张氏撇撇嘴,“你咋知道?” “东子亲口说的,街道办那边手续都办好了。” 说着话的功夫,陈向东提着水桶进了大院。 众人一见陈向东进院,也都先后闭上了嘴,毕竟没有几个人会当面得罪人。 “呦,东子回来了?”刘奶奶笑呵呵打招呼:“去哪儿玩了?” “没去玩,刘奶奶,我去钓鱼去了。”陈向东说道。 三大妈往桶里瞅了一眼,羡慕不已:“行啊,东子,又钓了这么多鱼。” “嚯!”一大妈惊道:“东子,可以啊,钓的鱼每一条鱼都挺大的。” “还行,我这也是运气好而已。” 说完,陈向东随手拿起一条二斤重的鲤鱼递给刘奶奶,“刘奶奶,这条鱼您拿回去炖汤喝。” 刚才院里人说话他都听到了,也知道刘奶奶在帮他大姐说话。 以后大姐和盼儿还要在院里常住,他可不想这些人天天在大姐面前嚼舌头。 刘奶奶连连摆手:“不用不用,你家人口多,拿回去给家里人吃。” 这年头家家粮食都不够吃的,哪怕是亲戚串门,那也都是自带粮食。 陈向东能主动送她一条鱼,已经很给她面子了。 不过刘奶奶这人不像贾张氏,占便宜没够,她就一个人,日子还过得去。 “刘奶奶,我这里还有不少呢,你就拿着吧。” 刘奶奶这才笑呵呵接过鱼:“好好好,那谢谢你了,东子。” “不客气,那我回去了。” 贾张氏目光灼灼的盯着陈向东,还以为他会给在场的每个人都送一条鱼的,结果陈向东直接提着水桶回家了。 贾张氏:“……” 陈向东刚进屋,盼儿便拿着她画的画冲过来给他看,“舅舅,你看我画的兔子。” “哎呀,这个兔子可真好看。” 陈向东进屋没看到陈玉茹,便问道:“老五,大姐呢?” “大姐有事出去了。” 大姐没工作,估计又出去找活儿干了。 陈向东揉了揉盼儿的脑袋,“盼儿,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