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北平一家有名的中药铺——同仁堂。掌柜是一位白须白眉的老人,人称“老药翁”,对各种药材的了解堪称北平第一。
王东来将铜钱上的痕迹递给他看,问:“老先生,可曾见过这种毒物?”
老药翁眯起眼,用银针轻轻刮下一点残留的黑色物质,然后放在鼻下细细嗅闻。他眉头微皱,眼神中带着一丝惊讶:“这不像是寻常毒物,而是‘阴山赤盐’的成分。它产自遥远的西北阴山,极为稀有且危险,甚至在江湖中已失传多年。”
“阴山赤盐?”王东来追问,“这毒物有什么特性?”
老药翁沉吟片刻道:“它本身无毒,但若与某些特殊的药材混合,会释放出极强的毒性,能让人血液凝固,导致窒息而亡。这毒性无药可解,只能靠极其精准的剂量引发。”
“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刻意调配的毒药?”
老药翁点点头:“施毒者需要极高的技艺,稍有偏差便会失效。更重要的是,这种毒物几乎绝迹多年,只有极少数老一辈的毒师知晓其制法。”
王东来心中一凛。凶手不仅掌握这失传已久的毒物,还精准无误地施毒,这绝非普通人所为。他意识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位真正的“毒师”。
第三起死亡
正在王东来加紧调查毒物来源时,第三名受害者出现了。这一次,是一位北平有名的商会会长张淮生。他死在自已的书房中,同样握着一枚断命钱,死状与前两人如出一辙。
王东来赶到现场后,立刻展开勘查。张淮生的书房陈设简单,却有一只破碎的花瓶吸引了他的注意。花瓶碎片上沾着一丝黑色液体,与之前的毒物痕迹如出一辙。
他在书房的角落发现了一张发黄的契约,契约的另一方,赫然是梁庆祥。契约内容显示,张淮生曾在三个月前向梁庆祥借了一笔巨款,抵押了一件名为“鬼面玉佩”的古物。
“鬼面玉佩……”王东来低声念着,眉头紧锁。他将契约收起,心里隐约感觉到,这玉佩可能是案件的关键。
鬼面玉佩的传说
王东来拜访了北平城内的一位古玩鉴赏家孙世卿,希望从他口中得到鬼面玉佩的线索。孙世卿是梁庆祥的好友,对古玩界的秘闻了如指掌。
“鬼面玉佩?”孙世卿听到这个名字后,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这是一件邪物,相传出自殷商时期,曾被巫师用于祭祀邪神。传说凡是持有此物者,都会遭遇厄运,甚至家破人亡。”
“那它现在在哪里?”
“据我所知,梁庆祥原本打算将它转手卖给张淮生,但交易似乎并未成功。玉佩最后的去向无人知晓。”
王东来心头一紧。若玉佩仍在北平城中,它或许正是这场连环死亡的核心。
夜探旧宅
为了寻找鬼面玉佩的下落,王东来决定夜探梁庆祥的宅院。他怀疑梁庆祥在死前可能藏匿了玉佩,以避免它落入他人之手。
月黑风高的夜晚,梁宅显得更加阴森。王东来携带了一盏煤油灯,小心翼翼地翻阅梁庆祥的书房和藏品室。他发现一扇隐秘的暗门,推开后进入了一间密室。
密室内摆放着几件破旧的箱子,里面装满了梁庆祥收集的古物。在一个不起眼的木盒里,王东来终于找到了鬼面玉佩。这枚玉佩通体漆黑,上面刻满了扭曲的纹路,中央是一张狰狞的鬼脸,仿佛在注视着他。
然而,就在他拿起玉佩的瞬间,密室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他迅速熄灭煤油灯,躲在箱子后,屏息倾听。
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东西应该还在这里,动作快点,别让人发现。”
来人显然在寻找鬼面玉佩。他们人数不多,但行动迅速且有组织,显然不是普通的窃贼。
王东来知道,此时暴露并非上策。他将玉佩藏进怀中,等待那些人离开后悄然离去。
更深的谜团
带着鬼面玉佩回到警署,王东来心情沉重。他已经意识到,这场命运的诅咒不仅牵涉到稀有的毒物和神秘的铜钱,还有更多与古物有关的秘密。
凶手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十命偿还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他抚摸着怀中的玉佩,低声喃喃:“这不仅是一场杀戮,更像是一场游戏。而这游戏的规则,正在逐步显现……”
鬼面玉佩的危险
王东来将鬼面玉佩锁进了警署的证物柜。他知道这块玉佩关系重大,却无法确定它与断命钱和毒物之间的联系。这一连串离奇死亡的背后,似乎笼罩着一层厚厚的迷雾。
谢知白闻讯赶来警署,看到鬼面玉佩时,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