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养尸改运: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两千怎么算? > 第五尸王——血肉菩萨尸

第五尸王——血肉菩萨尸

正是当年祭炼铁佛的亡魂。

沈砚之袖中秘藏的铁尺突然发烫,那原是当年方监生随身携带的辟邪法器,上刻血字在雷光中显现:

“四十九活桩封六甲,玄龙褪鳞处藏天机。”

雷火劈落瞬间,整座古寺轰然坍塌,次日赶来的村民只寻到遍地血色琉璃碎片,其间混杂着数十块刻有生辰八字的羊脂玉佩。~天^禧·小\说`惘* _首!发¢

仵作在三十里外山洞发现四具腐尸:两具成人骸骨穿着建文朝服饰,两具幼童骨骼嵌满黑曜石珠——那石纹细看竟是完整的南京城墙活人桩分布图。

死里逃生的沈砚之握着雷纹铁尺的手微微发颤,继续追查之下,发现那具嵌满黑曜石珠的童尸,骨骼间竟呈现出南京城墙的轮廓,尸身咽喉处卡着枚乌木罗汉,背面镌刻着句细如蚊足的梵文——正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从天竺带回的《楞严血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将此番秘密带去龙泉观,寻找玉衡道人询问。

“这不是普通活人桩。”龙泉观玉衡道人蘸着童尸血水在黄符上勾画,“沐英征滇南时俘虏的八百降头师,将‘移魂驻影术’与七星阵法融为一炉。”符纸触碰到黑曜石珠刹那爆出蓝火,显出一首建文朝风格的宫词:

“龙鳞逆甲落滇池,九丈青丝缚玉螭;莫怨深宫埋骨处,血婴啼破月圆时。”

老道突然剧烈呛咳起来,指缝间渗出的血珠落地竟化作蠕动的银蚕——这是《赤雅》记载的苗疆噬心蛊发作之兆。

沈砚之猛地扯开道人后襟,赫然看到脊椎上四十九枚紫晶钉组成的北斗阵,与方监生袍服上的血星如出一辙。

噗嗤一声,老道吐出一口鲜血,倒在了地上,沈砚之搀扶老道之际,老道摆手道:“我已无力回天,查下去,一定要查下去。”

“山上有座停尸洞……”后边的话还没说完,老道便咽了气。

……

子夜,沈砚之潜入停尸洞窟时,雷纹铁尺忽然发出蜂鸣,尺身浮现的沐王府雷火纹指向西南岩壁,撬开三寸后的夹层里惊现鎏金铜匣。

匣中《鲁班秘录》残页记载着更加悚人的真相:永乐七年改建南京城墙时,确实在十三座城门暗埋"童子锁",每具尸身都用暹罗贡品血玉髓浸渍七年。

匣底绘制的南洋海图上,用建文年号标注着座蛇形岛屿,图示的火山口附近,数百个骷髅标记环绕着朵八瓣莲花——正是白莲教圣物的图形。

沈砚之突然想起,昨日剖开的紫府太岁肉瘤里,层层包裹的正是这种莲花状寄生菌。

暴雨倾盆的黎明,沈砚之重返已成废墟的古寺,翻找血色琉璃残片时,一块嵌着青铜罗盘的碎块突然吸附在雷纹铁尺上,罗盘天池中浮现的倒转二十八宿,竟与枯叶禅师佛珠刻纹完美契合,当北斗勺柄指向东方巽位时,地下传来空洞回响。

掘地九尺之后,一具青铜椁破土而出,椁盖上用陨铁镶嵌的星图,分明是洪武二十五年的天象——那年正逢马皇后薨逝,南京连续四十九日白虹贯日。

更骇人的是椁内景象——裹着蜕皮蛟龙袍的干尸双手交叠胸前,掌心托着个胎膜未破的鬼面婴,脐带末端竟系着块建文朝东宫令牌!

“原来七星续命法是幌子。”

“真正要复活的,是吞噬九十九道龙气的鬼胎……”

棺中的鳞片有些发烫,百道怨魂的哀嚎里混杂着郑和宝船的号角声。

沈砚之摩挲着青铜棺中滚落的鳞片,上面沾着的腐液竟与《星槎胜览》记载的“爪哇鬼洞血露”性状相同。

胎膜包裹的鬼面婴突然炸裂,飞溅的黑水中浮动着细若游丝的八思巴文——这属于元朝皇室秘传的“血魂牵引术”。

龙泉观地窟里,泛黄的《瀛涯大典》残卷正散发恶臭。沈砚之用银针挑开被蠹虫蛀蚀的页脚,露出幅惊悚的针路图:永乐九年第六次下西洋,郑和船队曾在旧港停留月余。图中标注的祭祀台形制,竟与青竹坞古寺地宫的七星桩完全一致。

在地窟堪舆图上,沈砚之一层层揭开,知晓了当年的秘密。

“三保太监当年携带的根本不是瓷器和诏书。”

“三百口鎏金棺材,装着湘王朱柏自焚未尽的尸身、景清被剥下的九窍玉,还有......从南京报恩寺塔底挖出的建文皇帝齿骨。”

雷纹铁尺突然颤动起来,尺尾浮现出串葡萄纹——这是威尼斯商人在《鄂本笃游记》中描述的波斯暗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