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别拒犟心 > 手术

手术

……

时与从医学院毕业后有个短暂的假期。

他一个人搬到了纽约,却不习惯纽约市里物欲横流的吵闹以及到处都流窜着华尔街之狼的感觉,于是把纽约的公寓转租出去,又回波士顿租了airbnb,躲了一阵清静,顺便看了几次心理医生。

在一个多月的假期里,每天按时按点地沿着charles river跑步,然后坐地铁去chinatown吃饭,再坐地铁去波士顿的公共图书馆,因为大学毕业后他就不能再在mit的图书馆借书了。他坐得惯波士顿的地铁,坐不惯纽约的地铁。

那时候他就已经没有情绪感知了,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保持大量阅读的习惯。或者说,正是因为失去了情绪感知他才去保持大量阅读的习惯,并且会仔细品读别人描写出的情绪。

短暂的假期里,他每天都泡在波士顿的公共图书馆里看书。

终于不用啃专业书籍,可以自由选择看什么书的那种开阔丶自由的美好他虽然在情绪上无法感受得到,但是阅读是他最习惯的活动,习惯成自然,美不美好无所谓。

心理医生告诉过他,请保持你在业馀时间的日常习惯,也就是你失去情绪感知以前比较喜欢做的事情,并且日覆一日地坚持下去。

他明白,这是防止自杀的一种方法。他的心理疾病并没有达到经常产生自杀冲动的那种严重程度,但他不是没有过那种冲动,所以他很清楚这是需要用很大的意志力提前预防的。

因此他理智地遵循着心理医生的医嘱,将一些事情列在了每天的日程表里,比如锻炼身体,比如在清醒的时候阅读,比如在困倦的时候观看夏酌的视频或者听着他的说话声丶歌声渐渐入睡。

在返回纽约入职成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之前,他在波士顿图书馆的中文区里偶然借阅到一本书,叫《打开一颗心》,讲的是一位英国的心脏外科医生在职业生涯中的经历,有的惊心动魄,有的令人唏嘘,既为时与立志,也给了他一个人道主义的视角。以前在医学院的时候就有不止一两个教授给他们推荐过这本书,但是显然没有一个学生有时间去读。

时与找到的是英译中的译本,有几篇序言是国内着名的心脏外科医生写的。

序里有段话他至今记忆犹新——

“手术室本是非常之地,既是解除病痛的地方,也是拒绝苦难和孤独的地方,既是追求生命希望的地方,也是体验悲剧与悲情,思考生存意义的地方,是人与神相遇的地方,是邂逅天使,对话上苍的地方。”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以至做过那么多台心脏手术之后,时与都认为这是站在病患的角度说的。

是病患在追求生命的希望,是病患在邂逅天使,对话上苍……

直到黄序颖的心脏搭桥手术进行到一多半,夏酌突然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时与又突然想起那段话,并且迟钝地觉悟了,那段话是医生写的,所以是站在医生的角度说的。

但是此刻的时与体会不到苦难和孤独,也感觉不到悲剧与悲情。

他只知道,他面前的两个病患都不能死。

一个会为无数人生产出特效药;另一个则是他自己的特效药,是他的习惯,是他的习惯成自然。

时与不是不知道夏酌的情况也需要尽快手术,但是经验丰富的心脏外科医生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夏酌就是可以比黄序颖多坚持一会儿。哪怕只是多坚持几秒钟,他也会理性地选择先开始黄序颖的手术。

因为无数人远远大于自己一个人,也远远大于一加一的两个人。

因为换做夏酌肯定也会这样选择,何况夏酌早就已经做出了这种选择。

这是数学上的标准答案丶正确答案,是一名医生的职业道德,也是生而为人的行为准则。

时与不会因为一位母亲的哀求哭喊和一位朋友的善意提醒就在还能挽救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选择。

他当然记得夏酌是谁,是他的谁。

虽然他感受不到自己有多爱夏酌,也感受不到“焦急”或“愧疚”,但是他理智地告诉自己,他不能让夏酌苏醒之后反倒陷入自卑丶自责的黑暗里。

他不仅要让夏酌活着,还要让夏酌康覆丶健康,顶天立地丶无可指摘地活在阳光下,做功勋卓着的警察,也做璀璨耀眼的明星。

他要帮夏酌圆满完成任务,在数轴上做最包容无瑕的那个零,也在时间轴上做所有“过去完成时”的终点和“现在进行时”的起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