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叔虞是一位爱民之君。
西周灭古唐后,他受封前去管理属地。
由于古唐地生活着夏民,加之战乱刚停,政局动荡,四周又遍布不服礼教的蛮夷,百姓的日子很艰难。
唐叔虞采用“以夏戎之政,治夏戎之地;以夏戎之法,理夏戎之民”的策略。
不出一年便见成效:
唐地农牧业显著发展,民族融合平稳有序。
百姓脱离苦海,安居乐业,自然敬重唐叔虞,为其立下祠堂,时常纪念。
这与他是否是强大晋国的开国君主身份无关,只与他的爱民之心有关。
现如今,时局动荡,战乱频发,叔虞祠虽已破败,但总会有人记着他,也总会有人重修祠堂,祭祀怀念他。
他,唐叔虞,怎会无后!
逄纪身为门阀士族之后,读过的书、懂得的道理,自然比张燕多得多。
关于唐叔虞、晋国的历史,他想必也比张燕更加清楚。
孔孟之道,他更可以倒背如流。
可是,他并非爱民的践行者。
他的衣食豪宅,显达仕途,都是从贫民身上剥削而来。
因此,听到张燕说出这样的话,他下意识的反应不是反思,而是惊恐!
逄纪惊恐于一个小小的反贼,竟会有这样的历史见地,竟会有这样的长远目光。
要知道,门阀士族们利用文化垄断的手段,塑造了统御万民的规则。
他们可不希望平民有朝一日看明白了规则,进而打破规则,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张贼,得死!
必须死!
在不知不觉间,逄纪看向张燕的眸子已满是杀意。
张燕感觉到了逄纪的杀意。
自从被选为太平道掌教,成为替百万流民谋活路的领袖后,他所考虑的事情,已经不是逄纪所能理解的了。
他自然也不会把这种没资格当自已对手的人放心上。
夕阳西下,霞光漫天。
张燕正准备回营地休息,忽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他眉头微蹙,有些诧异。
自已一行人从下山开始就伪装身份,小心翼翼,不该泄露行踪才对。
正想着,马蹄声渐近。
张燕定睛一看,只见为首一人胡子拉碴,一脸凶相。
此人骑着马,带着十几个同样凶悍的大汉,狂奔而来。
那人的马背上似乎还架着一个昏迷的人。
逄纪瞧见来人不怀好意,立刻躲到张燕身后。
张燕见状笑道:“逄先生,你怕什么?”
“我,我,我一介书生,瞧见匪徒来了,自然害怕。”
逄纪结结巴巴地说。
“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匪徒?”张燕笑问道。
“你家好人强抢良家妇女啊。”逄纪道。
张燕闻言一愣,又转头看去。
他这才发现,为首大汉的马背上真架着一个少女。
那少女身着丝绸衣裳,这可不是寻常百姓家能消费得起的。
再看那少女生得白嫩,五官秀美,眉宇间还带着一股英气,更让人觉得她不是寻常人家的女儿。
大汉们来到近前,勒马停脚,打量着张燕和逄纪。
为首大汉抱拳道:“兄弟,你们在这荒郊野岭,做什么呢?”
“哦,经商到此,恰逢古迹,我正与好友畅谈古今呢。”
“嗯?经商的?”
大汉嘟囔着,声音很小,可眸子里已经打起杀人越货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