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康成是东汉时期唯一在后世配享太庙的儒生。
他虽是古文经学的代表,但对今文经学也不排斥,可谓双管齐下,学通古今。
夫子不死,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已的夫子。
春秋有孔仲尼,战国有孟子舆,西汉有董仲舒,东汉有郑康成。
如此大佬现身,儒生们直接沸腾了。
他们十分疑惑,这位经学大师来到洛阳后一直深居简出,除了去太学授课,从未在其它公开场合露面。
今日为何来此闹市?
难道郑夫子也想买些香粉?
有人窃窃私语,说是今文大家王仁住在店内,郑玄应该是来拜访老友的。
这不由的又给和香斋增添了几分文气。
“婵儿啊,已经长这么大了。”
郑玄慈祥地笑着,虚扶了一下。
貂蝉起身道:“爷爷已在馆内等候,您随我来。”
两人穿过铺子,从后门来到小院。
刚进院子,一股华贵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
仿佛置身万花丛中,令人身心温润,周体舒畅。
郑玄收敛心神,见王仁正和一个陌生年轻人围在陶炉旁,赏着袅袅升起的香烟。
貂蝉轻咳一声:“爷爷,郑老来了。”
王仁转头看去,像是老熟人般向郑玄招手。
郑玄上前,微微阖目,深吸了一口香气。
“康成,如何?”王仁问道。
“此香,初闻如兰芷之幽,芬芳而不夺人;继而若松柏之清,澄澈而不孤寒;再转,竟有沉檀之韵,厚重中自带温润。香气层层而来,似春风化雨,渗入肌骨;香韵悠远绵长,犹如高山流水,令人神游万里,又回归澄心静气。”
郑玄稍作停顿,目光含笑,似在回味。
“此香之妙,不止在其气味之和,更在于其韵之蕴藏。其华贵非浮华,典雅而有内涵;其悠长非冗长,清逸与深沉相济。可谓香之至境,有触而不可言尽。”
他说罢,轻抚须髯,环视众人,目中透着赞许:“不想今日,于这闹市小院,得此佳品,实乃幸事。”
王仁哈哈大笑,拍着郑玄的肩膀说道:“我就说嘛,你最喜和香,绝不会拒我邀约。”
郑玄笑道:“王老,前些日子,我本欲去府上探望,只是子师说您不愿见客,今日怎么又让我来此?”
“给你找了个徒弟,你要是不要?”
王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郑玄看向张燕,略显尴尬:“这位应该就是闻名洛阳的燕先生吧。”
“在下张燕,见过夫子。”张燕拱手行礼。
“哦,张燕......”郑玄愣了一下,蹙眉道,“张燕!?”
“对咯,太行山上,巨寇张燕。”王仁捋着胡子笑道。
“这......这......”
郑玄一时语塞。
他向来洁身自好,专心研学教书,不问政事,没想到这老前辈竟突然要让自已收一个贼寇当学生。
王仁道:“你还这那的,亏不了你。我家王导眼下跟着张燕修学,我家婵儿更是认了这个巨寇当主公了。”
郑玄和王仁可以说是忘年交。
王仁是他老师马融的至交好友,郑玄是因为老师的关系,才认识的王仁。
他与王仁,来往密切,常有书信,自然清楚王导、王婵在王家的分量。
王家这是在张燕身上押注了。
像王家这样的大族,向来不会轻易出手。
一旦出手,那绝对是改朝换代的赌注!
这个张燕?有这么厉害?
想着,郑玄道:“收徒也可,只是我要考究一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