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这位是我的好友,鲍信,鲍允诚,他族兄是鲍鸿。”
“呀,原来是鲍将军的族弟,本初有礼了。”
袁绍十分热络的拱手招呼。
可是,鲍信像是个冰块,冷着一张脸。
他只是颔首,算是有了回应。
袁绍见状,皮笑肉不笑,十分尴尬。
曹操见状,忙道:“张将军应该很快就会班师回朝了吧,允诚来洛阳,也是想与族兄见上一面,谋个出路。”
袁绍眉头一挑,淡淡道:“那鲍兄弟今天可来对了,今日许氏兄弟在此举办月旦评,鲍兄可要好好表现,想当年,孟德被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此后便平步青云了,想来,鲍兄也不会太差。”
“额......”
曹操听出了袁绍话中的揶揄之意,一时语塞,也不知该说什么。
袁绍不喜欢鲍信,拱了拱手,转身招呼其他熟人去了。
曹操见他走了,看向鲍信,叹息道:“允诚,不是我说你,袁家四世三公,你好歹热情些,也好为自已以后铺路啊。”
“孟德,我看这人,色厉内荏,虚伪的很,我不明白,你为何与他交好?”
曹操看着鲍信,露出苦笑。
鲍信说的很对,可官场上的人情往来,不就是这样的。
曹操是很看好鲍信的,鲍信是那种关键时刻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他很希望鲍信可以往上走。
他刚想再劝两句,院子里一阵骚动。
只见,蔡邕从厅内走出,像是要出去。
距离月旦评开始,已经过去半个时辰了。
士子们簇拥着袁绍,上前询问情况。
然而,不等袁绍开口,蔡邕便抬手示意。
“本初,勿急,我先去接个人,你们交上去的诗赋,王老他们已经开始审阅了。”
袁绍拱手,让开了路。
蔡邕匆匆而去。
众人都在纳闷,什么人,还得让蔡老亲自去接。
蔡邕来到门外,仆人已经驾着马车从后门过来了。
一直守候在外面的寒门子弟,嗡地一声,全涌了上来。
“蔡老,蔡老,这是我写的文章,请您过目!”
“蔡老,某自幼习武,学习经典......某......”
“蔡老,我有治国安邦之策,蔡老!”
仆从们竭尽全力,维护着秩序。
蔡邕上了马车,立刻催促车夫往外走。
可门口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想挪动半步都难。
这时,街道尽头,传来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
只见得,一队队军士,开始切割人群。
很快,混乱的局面被整肃一新。
蹇硕骑马而来。
待到马车旁,他停了下来。
蔡邕掀开车帘,见是蹇硕,苦笑道:“蹇将军,您这是?”
“陛下说这里太热闹了,让我来帮您维持秩序。”
“多谢陛下。”
蔡邕说着,要下车行礼谢恩。
蹇硕道:“陛下说了,年纪大了,用不着那么多礼数,把朕的事儿办好就行。”
蔡邕颔首,面容焦虑。
蹇硕道:“蔡老,您这是要出去?”
“都......”
话音未落,一个人影,出现在蹇硕身旁。
只见那人,虽生的与蹇硕一般结实高大,可个头却比蹇硕矮了半截。
蹇硕见状,低头看向那人,蹙眉道:“张安民,你这是骑的什么!?”
张燕拿着酒葫芦,往嘴里灌了口,“骡子啊,蹇兄,别告诉我,你不认识。”
“当然认识,但今天可是王老筹办月旦评,你就骑它来!”蹇硕道。
“它怎么了,吃的少,耐力强,可不比你屁股下面的骏马差。”
说着,他侧头看向马车里的蔡邕,一脸好奇。
“蔡老,您这是去哪?”
蔡邕本是个好脾气的人,但此刻见到张燕,也是有些恼火了。
他道:“张安民,我给你的请柬,你收到了没?”
“额,收到了。”
“收到你还迟到!”
“那个,蔡老,您在课上不是说了,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这不是下乡去查看流民现状去了。”
“调查民情,什么时候都可以,你非挑今天,快随我去府内,品评要开始了。”
蔡邕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