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尚未出现前,中央朝廷的人事任命,一般采用的是征辟制和察举制。
朝廷编制总共那么多,想要被征辟、察举,除了血缘关系的三代守望之外,最为关键的还是得有名气。
汝南的许劭、许靖兄弟,敏锐的抓到了士人的需求点,联合创办了东汉微博——月旦评。
每月初一,兄弟俩会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
被品评的人物,很快就会身价倍增,成为士族圈子里的热点,之后便会得到朝廷重用。
因此,许氏兄弟俩的热点生意,弄得着实不错。
最近这段时间,兄弟俩捉摸着想扩大影响力,于是与儒学大家蔡邕攀扯上了关系。
他们想在洛阳也搞一次月旦评。
蔡邕本来就是个清静无为的人,他一心只想把史书修好,不想搭理许氏兄弟。
然而,王仁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这事儿,出面力促。
同时,他还对外宣称,他与郑玄,都将参与此次活动。
消息一经放出,整个洛阳的士族圈子兴奋不已。
世家大族也都让子弟们收敛饮心思,赶紧回家温习功课。
开玩笑,许氏兄弟的评价,固然有用,但今文大家和活圣人的评价,更是他们打开仕途的金钥匙!
月旦评的活动地点放在了蔡邕家里。
此刻,蔡府大门外的街道上,已是人头攒动。
除了世家大族子弟,寒门很少能够收到请柬,因此他们只能守在大街上。
凡事得相信个万一。
万一王仁、郑玄、蔡邕、甚至是许劭、许靖,他们中任意一人,对他们点评两句。
他们往后的人生,也就不用那么艰难了。
门外的人,抱着撞大运的心思。
门里的人,天生就有。
他们已经三两成群,颇有兴致的闲聊起来。
其中,最受瞩目的还是袁绍,袁本初。
皇帝已经决定,要提拔何进任大将军一职,位比三公。
所有人都知道,袁绍是何进的小弟,大哥飞黄腾达了,他这个小弟,自然指日可待。
袁绍被这么多人围着巴结,心里好不舒坦。
这时,人群中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袁本初,我听说,你被贼寇敲诈了五百万斤粮食,在家中是茶不思、饭不想,今日见了,倒是面色红润,不见愁苦啊。”
袁绍正开心着,听到有人揭自已的伤疤,顿时怒了。
他刚要发脾气,结果看到人群中有一个黢黑的矮子,带着一精壮的汉子走来。
袁绍瞬间没了脾气,他大笑上前,十分洒脱。
“孟德!你何时回的洛阳!可想死我了!”
曹操拱手,笑道:“想这洛阳,也就本初兄会对我思念一二了。”
袁绍瞥了眼四周,有不少世家大族的子弟朝曹操这儿投来了怨恨的目光。
想当初,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洛阳北部街道派出所所长,设五色棒,专打不服律令管理的士族子弟。
由此,可是得罪了不少人。
也就是曹家有些底子,趁着曹操平定黄巾,攒下些功劳,把他调出洛阳,任济南相去了。
不然的话,以曹操二流世家的身份,早在洛阳死上百回了。
袁绍心里也纳闷,自已这小老弟好不容易外调享清福去了,怎么又回来了?
他轻咳了声,问道:“孟德,你这是......?”
“哦,陛下召我回来的。”
“莫不是......你我要成为同僚?”
曹操笑而不语,袁绍已经猜到大半。
西园军虽已筹建,但许多关键职位,一直空缺。
出了上回私自调兵的事儿,蹇硕已经代替何进,成为新的话事人了。
现在,皇帝又将打死过蹇硕叔叔的曹操召回洛阳,当真是帝王心术,不可捉摸啊。
想到自已这小老弟以后能在西园军中担任要职,对他也有不少好处,袁绍还是非常乐见其成的。
他朝曹操身后看去,目光落在那精壮的汉子身上。
“孟德,这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