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十国混战的时候,盐价也没有到过这种程度,只能说宋国的官吏实在是太有能耐了。
虞允文也想要平抑盐价,但是江南大盐商可不仅仅是商人,更是权贵的白手套,其中甚至有赵构的股份,这盐价你怎么平抑?
另外多说一句,自从接手了赵密那十几座酒厂之后,赵构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江南最大的酒商了,太上皇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梁肃沉默片刻之后说道:“李参谋所言有理,可难道就不会资敌吗?”
李通没有挖坑,问谁是敌人这种废话,而是径直摇头:“不会的,因为咱们的商人不与官家做交易,直接与当地豪强接洽供货。这些大户与咱们自然不是一条心,可与宋金两国官府也不是一条心。”
陆游拍案起身,气得血灌双瞳,然而在所有人将目光投过去的时候,他也只能长叹一声,又坐了回去。
陆游是宋国官员,是士大夫,更是读过圣贤书,体验过民间疾苦的儒者。
李通这番谋划的的确确是要坑宋国官办盐场一把,但哪有如何呢?
一直在坑害百姓的,难道就不是宋国官府自己吗?
现在山东节度府有办法让宋国百姓吃上较为便宜的食盐,陆游却要出言反对,到时候有人站出来质问陆游到底是不是站在百姓一边,他该如何作答?
千言万语也只能化作一声叹息了。
李通心思七窍灵通,自然知道陆游所想,但他只是瞥了一眼后就将此事揭过,继续回应梁肃的询问:“至于铁器,孟容就更不用担心了。”
“咱们贩卖出去的,皆是锄头与铁锅之类的具体器物,会成为百姓家的日用品。若是宋国或者金国收罗民间铁器,那就会直接丧失百姓人心。”
说到这里,李通又补充了一句:“他们是不会这么蠢的。”
算是给宋国找补了一番。
李通也曾经做过基层父母官,所有政策都是需要人来实施的,就比如官府要收集铁器,肯定是要派遣兵卒或者衙役去挨家挨户的征收。
这些衙役兵卒怎么可能只是收取铁器?
到时候不抄家似的将所有财货卷走就怪了。
立即就会民怨沸腾的。
宋国就做过类似的蠢事,宋徽宗赵佶喜欢江南奇石,建造艮岳,在江南收取石纲。
当时在江南主持此事的朱勔堪称指谁,谁就会破家灭门,只要说你家有奇石,没有也得有。
不交出来,就掘地三尺的搜,如狼似虎的兵卒破门而入后,事情如何发展就由不得别人了。
当时江南大户破家者无数,直接引发了后来的方腊起义。
梁肃自然也知道宋国这档子破事的,闻言又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陆游,方才说道:“既然李参军思量清楚,那在下就并无他言了。”
李通点头,继续说道:“而想要实现这些收入,就得靠‘商’了。”
说到这里,李通同样看了陆游一眼:“陆先生,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宋国商税收得十分重。”
开始商谈正经政事之后,陆游也将刚刚的情绪抛之脑后:“如果按照朝廷本身税收来说,倒也不算多,只不过,若算上官营以及地方设卡税收,那就真的没数了。”
宋国的商税也是玄学。
此外,对于宋国的商业来说,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税收,而是官营。
官府为了更方便的攫取利润,将类似茶叶之类的物资列入官营后,很快就能把市场挤得萧条下来。
“那么以陆先生看来,这种税收制度,究竟是否合理呢?”
陆游闭口不言。
张孝祥见状,在座中说道:“李参军莫要挤兑陆先生,税收乃是国家大政,若非宰相,也难以插手。”
李通似笑非笑的询问:“张知州,在下无意干涉宋国内政,但此番是要谈论山东商税的,若是宋国税收合理,咱们也不妨择其善者而从之。”
张孝祥一滞,却终究说不出来宋国商税制度一个好来,也只能叹息。
李通几句话就将陆游、张孝祥、梁肃这三名士大夫逼退,当即心中就有些志得意满起来,但他面上不显,转身对着刘淮诚恳说道:“魏公,都统郎君,我曾经为金国宰执,对金国也是知之甚详。
金国的商税更是混乱,不单单是吏治,更是因为各地猛安谋克户成为土皇帝后,商路是根本难以通畅的。”
李通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猛安谋克户分封中原之事,